- 内容简介
在这透明的夏天,“舌尖上的童年”饕餮上演——
已经长大的你,还记得童年的这些食物吗?——
馄饨馍、枣花馍、面人、项圈、酸萝卜、韭菜花、蒸菜、炒辣椒、煮麻糖、韭菜疙瘩饭、糖蒜、大包子、香椿……
还记得童年做过的那些事儿吗?——
夜里打着手电去摸知了,
围在盛满了水的脚盆旁玩小鸭子,
对着课桌上的蜡烛,用空笔芯吹泡泡,吹破了,溅同桌一脸油墨,
还有,还有,
一口口吮吸而舍不得大嚼的冰棍,
下雨天背着自己上学、放学的父亲……
那些人,这些事,这过去的美好时光,全都封存在这本书里,就像一个魔盒,装着内心那个永远也没有长大的自己。- 编辑推荐
舌尖上的童年,一次饕餮的美食寻找,一次穿越时光的味蕾满足。
城市的绿化再好,都不及妈妈菜园里的一畦小葱绿意盎然;西餐厅的牛排再嫩,都不及妈妈的随意一餐勾人馋虫。
长大的你是否还记得童年的味道?是否记得放学后妈妈给你端上桌的热乎乎的大包子?是否还能找到吧唧吧唧吃着两毛钱一支雪糕的幸福感?馄饨馍、枣花馍、面人、项圈、酸萝卜、韭菜花、蒸菜、炒辣椒、煮麻糖、韭菜疙瘩饭、糖蒜、大包子、香椿……
童年的口水流了三千尺,你是否还能做回那个不知愁的孩子
大量作者手绘超萌插画,让你时而大笑,时而落泪。- 他们说
个女巫啊,她和世界大概有着某种特别的联系,生活在她这儿变得生机勃勃,仿佛一切都披上了阳光,闪闪发亮。她大概有间魔法屋吧,里面是讲也讲不完的故事,就等着砰地一下把我们击中,稀里哗啦感动一片。现在,她搬出了一摞童年的故事,有图有字有真相。哦,小孩们,颤抖吧,我敢说你们会大呼过瘾的。而像我这样的大人们,就借机回忆胡作非为的久远时光吧,目送渐行渐远的青葱岁月,冷不丁泪水纵横。
——冷水鱼
我认识的泡泡,文如其人,拥有安静娴雅的气质,画如其人,是个纯朴自然的姑娘。没听过她说什么伟大志向,只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收集故事,累积幸福。读她的文,自自然然,干干净净的,没有流行的华丽辞藻,不为了搞笑而搞笑。文笔如夏日凉爽的晚风,配上她自己画的可爱的图,就像回到了童年,翻着一本妈妈给买的图画书服,不洒狗血,能让你笑个不停,不煽情,眼泪却止不住。
——豆子开花
泡泡,是我们习惯用来称呼她的名字。
我与泡泡素未谋面,但她却是我生命中十分特别的一个人。
泡泡的文字和画在网上有一群粉丝,我是其中之一。我们常常象一群贪吃的人,围在泡泡架起来的的大锅旁边等她烙饼,一块块滚烫的饼出炉,抢过来趁热吃了,暖胃,更暖心。
我不止一次想过,我们为什么这么喜欢看她的文字?答案是:泡泡的心接地气儿。
泡泡的地气儿源自于她在晋南乡村度过的快乐童年,以前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被她抛弃的赤子之心。现在的人们未必喜欢接地气儿,怕土。大家忙不迭的想跟“土”字画清界限,对于所谓的小资生活和各种物质趋之若鹜。但泡泡恰恰相反,她喜欢穿粗麻布裙子和花棉袄,回忆那些土得掉渣的童年琐事,嘴巴馋起来就干脆做顿好吃的,这好吃的往往只是一碗咸菜、一锅炒馍,却让围观的我们狂咽口水。
是的,无论我们怎样,我们都忘不了这些粗茶淡饭和布衣带给我们的原始欲望和童年记忆,尽管它为一些人珍视,也为一些人所鄙夷,但却是我们从不能离弃的故土和精神家园,在这个家园里,我们是一群野孩子,自由奔跑,无惧无畏。
——HAP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