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绘本馆经营交流群:423656 一键加入全国绘本馆经营交流    官方微信平台搜索:ihuiben
邮箱/卡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最近开通站点:
台州博诤童书聊城布纹熊金鼎店小童书吧总部太原魔奇树亲子图书馆聊城爱上绘本馆
公告免费送绘本馆网上借 | 幼儿园合作模块已经
猜您喜欢:

迪克·惠廷顿和他的猫.

书号:9787537973533.

作者:[美] 玛西娅·布朗 文图,邢培健 译

适合阅读年龄:4-7岁,7-10岁,10-14

出版社:希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更多
内容简介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951年凯迪克银奖作品!

  ☆本书作者玛西娅·布朗,曾获得九次凯迪克大奖,两次被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麻胶版画的绘画形式,传神地阐释了这个古老的英国故事!
这故事说的是一个穷孩子,因为一只猫,获得了意外之财,变成了大富翁。这种类型的故事,在中国民间传说里,也有不少。看这样的故事,会让不少人羡慕迪克的好运气,甚至期盼某一天,有一只猫或者一只狗或者其他一件物品,也能让自己不劳而获……殊不知历史上真实的迪克o惠廷顿是个骑士的儿子,家境殷实。他去伦敦跟一个有钱的亲戚学习经商,师傅赏识他的才能,把女儿嫁给了他。他是靠雄厚的资本成为巨商的。
那么,人们怎么编出了一个猫的故事?原来,迪克时代还有英国人说法语,他们说迪克发家靠的是"achat",即"买卖"。但法语中的"猫"是"chat",所以有人就误以为他发家靠的是"a chat",或者说"a cat"。以讹传讹,*后就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故事。

 
内容简介
很久以前,英国有一个名叫迪克·惠廷顿的小男孩。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他只能靠着乡亲们的救济生活。后来,他怀揣着淘金梦跟一个车夫去了伦敦。但事与愿违,到了伦敦后,没有地方住也没有东西吃,他特别后悔离开了家乡。不过,天无绝人之路,经过一番波折,一位叫菲茨沃伦的富商收留了他,让他给厨娘打下手。虽然有了一个固定的工作和住所,但是他白天得忍受暴脾气厨娘的打骂,晚上还得忍受在他床上跑来跑去的老鼠。
有一天,迪克帮人擦鞋得到了一便士。他用这一便士买了只猫,想用它赶走老鼠,能睡个踏实觉。没想到,这只猫彻底改变了迪克的人生,让他从一个穷小子,变成了富翁,*后成了伦敦市长。
 
作者简介
玛西娅·布朗,绘本大师,三次获凯迪克金奖,六次获凯迪克银奖。1918年生于美国纽约州的一个牧师家庭,从小就非常喜欢阅读、绘画和手工,并梦想成为一名艺术家。玛西娅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教师学院(纽约州阿尔巴尼大学前身),在担任纽约公共图书馆儿童馆工作期间,接触到了世界各国的珍贵儿童图书和插画,为日后的绘本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玛西娅发现民间故事对于孩子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她创作的绘本灵感也往往来源于此,为呼应每一本书不同的主题与时代背景,她会尝试不同的媒材与风格,水粉、蜡笔、水彩、木版画……玛西娅凭借高超的表现技巧将各种媒材运用得出神入化,每一部作品都被赋予了独特的艺术生命,也为她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玛西娅一生酷爱旅行,足迹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不过*不是蜻蜓点水般地一走而过,每到一地,她都会长时间地停留,细细地体验和品味当地的民风民俗。1985年67岁高龄的她,还曾经到杭州的浙江美术学院学习过中国水墨画。
代表作品有荣获凯迪克金奖的《从前有一只老鼠……》《灰姑娘》《影子》,荣获凯迪克银奖的《石头汤》《渔夫亨利》《迪克·惠廷顿和他的猫》《约翰船长的厨师》《穿靴子的猫》《小锡兵》,以及改编自挪威民间故事的《三只山羊嘎啦嘎啦》等。
前  言
不只是幸运
文/李芳
很多民间故事都表达了同情弱者,邪不胜正的美好愿望。应该说,这是劳动人民最朴素、最美好的希望。所以,为了让故事中的主人公有个圆满的结局,主人公总会有出人意料的好运气。《迪克·惠廷顿和他的猫》这个英国的民间故事也是如此。
很久以前,英国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叫迪克·惠廷顿的小男孩,父母双亡,生活过得很艰苦。后来,他跟人来到伦敦,给人打工,到处流浪,最后被一个富商收留,在他家里打杂。为了应付卧室的老鼠,他买了一只猫。这只猫后来作为他的物品被带去交易。因为船长到的地方,鼠患成灾,那只猫出人意料地卖了好价钱。惠廷顿因此一跃成为上流社会的人,并当上了伦敦的市长。
就像童话中的灰姑娘一样,穷小子惠廷顿从身无分文,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而契机就是那只普普通通的猫。你肯定会说,惠廷顿真是太幸运了,命真好!你再仔细读读,惠廷顿的成功真的只是靠运气吗?
媒体评论
这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的每本书都独具特色,每本书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非凡。麻胶版画的暗金色和黑色特别适合《迪克·惠廷顿和他的猫》这样硬朗的故事。
--《号角》杂志

穷孩子变富翁,全因为他的猫,还有鲍教堂的钟声的启示,这个古老的英国故事和罗宾逊的故事一样源远流长……它不只吸引孩子……同样吸引着艺术家和收藏家。
--《纽约时报》
 
书摘插画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