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荆勋贤”。原名查良镛,江西省婺源县人,出生于浙江海宁,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离开家乡海宁。1939年金庸15岁时曾经和同学一起编写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畅销内地,这是此类书籍在中国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1941年日军攻到浙江,金庸进入联合高中,那时他17岁,临毕业时因为写讽刺黑板报《阿丽丝漫游记》被开除。另一说是写情书.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因对国民党职业学生不满投诉被勒令退学,一度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学习国际法。抗战胜利后回杭州进《东南日报》做记者,1948年在数千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公报》,做编辑和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当翻译。不久《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南下到香港。建国不久,金庸为了实现外交家的理想来到北京,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失望地回到香港,从而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
- 编辑推荐
《金庸作品集(09-12)-神雕侠侣(全四册)(朗声旧版)》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曾有金庸先生受广大读者的要求而更改故事情节的事情发生。中国很多人喜欢看武侠小说,《金庸作品集(09-12)-神雕侠侣(全四册)(朗声旧版)》更是被奉为武侠经典,曾多次被搬上荧幕,改编成电影,动画。
《金庸作品集(09-12)-神雕侠侣(全四册)(朗声旧版)》所塑造的对爱情忠贞不二、至死不渝的杨过、小龙女的形象深入人心,让无数男女为之动容,甚至泪流满面。小龙女白衣胜雪,清丽处几不食人间烟火;杨过独臂行侠,倨傲时浑不畏世俗陈套。品英雄美人,论武功气慨,问情为何物。十八年之后再看经典神雕,十六年之约更断人肠。
《金庸作品集(09-12)-神雕侠侣(全四册)(朗声旧版)》企图通过杨过这个角色,抒写世间礼法习俗对人心灵和行为的拘束。礼法习俗都是暂时性的,但当其存在之时却有巨大的社会力量。师生不能结婚的观念,在现代人心目中或许已很淡泊了,然而在郭靖、杨过时代却是天经地义。然则我们今日认为天经地义的许许多多规矩习俗,数百年后是不是也大有可能给人认为毫无意义呢?“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两句取自金庸十四部小说名称首字所串联起来的对联,不仅代表着金庸一部部脍炙人口、雅俗共赏的武侠佳作,也高度概括了金庸为万千读者们所构筑的跨越时空、驰骋江湖的梦幻世界。尽管岁月流转,光阴荏苒,我们也不曾忘怀万人空巷看射雕,挑灯夜战读金庸的旧日时光。那一份浓浓的记忆,总在每一次翻开这部经典小说的时候,涌上心头。
- 他们说
★“金庸的出现,是当代文化的一个奇迹……我敢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著名学者冯其庸
★“看过《笑傲江湖》的次数连自己都数不清了……我最欣赏(书中)风清扬的出招无形,却无招胜有招。”
——马云
★“金庸先生的作品以大历史为背景,视野广阔。由于他的成功,奠定了武侠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日本国际创作学会会长池田大作
★“我相信金庸对于世界文学的意义,绝不会因是武侠小说这一样式而有丝毫减弱。” ★“金庸的出现,是当代文化的一个奇迹……我敢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著名学者冯其庸
★“看过《笑傲江湖》的次数连自己都数不清了……我最欣赏(书中)风清扬的出招无形,却无招胜有招。”
——马云
★“金庸先生的作品以大历史为背景,视野广阔。由于他的成功,奠定了武侠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日本国际创作学会会长池田大作
★“我相信金庸对于世界文学的意义,绝不会因是武侠小说这一样式而有丝毫减弱。”
——英国著名汉学家约翰·明福德
★“他把儒释道,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通俗了,所以金庸小说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入门书来读。”
——著名学者陈平原
★“有一本武侠小说帮了我;金庸的《笑傲江湖》。我喜欢书中英雄的处世方式。”
——姚明
★“金庸武侠小说包涵着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
——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
★“《鹿鼎记》是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说,在金庸作品之中,排名第一。”
——香港著名作家倪匡
★“金庸把正直、善良、侠肝义胆的中国文化精神传遍了全世界。”
——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
★“金庸的读者是以亿来计算的,是全世界古往今来读者最多的作家。”
——著名学者孔庆东
★“金庸小说为万千读者争赞,笔触有千军万马之力。”
——著名学者余英时
★“金庸影响超越国界,对华人文化影响空前。”
——台湾清华大学教授沈君山
★“金庸使中断了传统的白话语言起死回生。”
——文艺评论家李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