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绘本馆经营交流群:423656 一键加入全国绘本馆经营交流    官方微信平台搜索:ihuiben
邮箱/卡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最近开通站点:
台州博诤童书聊城布纹熊金鼎店小童书吧总部太原魔奇树亲子图书馆聊城爱上绘本馆
公告免费送绘本馆网上借 | 幼儿园合作模块已经
猜您喜欢:

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迷语故事

书号:9787563934829

作者:龚学刚

适合阅读年龄:4-7岁,7-10岁,10-14,阅读指导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更多
内容简介

 

《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谜语故事》由龚学刚编著。
    《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谜语故事》知识量大、内容丰富,可谓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库之一。趣味谜语故事中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饱含着历史的厚重,将千百年来市井百姓、宫廷贵族、文人墨客、智叟神童的智慧结晶一一呈现出来。读者在阅读时,可以领悟到这些流传至今的传统谜语文化所表现出的语境之精美、语意之深邃、语词之精练、语言之幽默,让我们在不经意间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审美意识的提升。

 
小时候,家里人常常出谜语让我们猜,谜语被猜中时,出谜者和猜谜者都很欣喜,猜中者被夸奖很聪明,会感到十分自豪。这是长辈考察孩童智力的常用手段之一。谜语作为一种益智游戏,为人们的童年生活增添了八分乐趣、两分回忆。
童年时猜过的一些谜语至今还记得:“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灯光下,听长辈一字一句地口述谜语,必要时指点迷津,我等在豁然开朗时有种满足的味道,相对于当时的物质贫乏,内心的满足有着莫大的幸福感,虽然当时橘黄色的煤油灯灯光尚不及5W白炽灯。长大后,花花世界里有些人给自己出难题,却少了那些简单又逗趣的谜语。而那些口口相传的谜语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长盛不衰,历久弥新。
谜语是我国民间特有的一种文化产物,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文字记载,早在黄帝时代语言就有了曲折隐喻的现象,《弹歌》就是其代表。春秋时期,谜语就已经盛行。那时候的谜语的名字叫“隐语”和“廋辞”。不仅是民间流行
 

编辑推荐

   谜语作为一种文字游戏,如今已经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精神风貌,谜语的极致则已经成为了一种密码。本书面向广大青少年读者,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本书叙述一个个精彩的谜语故事,将谜语文化植入青少年读者的心中。《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谜语故事》的作者(龚学刚)一边向读者出谜,一边介绍那些与谜语相关的故事,开拓读者眼界,丰富读者想象,发动读者求知欲,锻炼读者思维,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同时分享更大的乐趣。

书摘与插图

 

 淑女制谜遇郎君有个书香人家,只有一个宝贝千金。姑娘自幼勤学好问,精诗词,通音律,尤爱吟诗作对。眨眼间,姑娘已经十八岁,出落得越发水灵标致了,登门求婚者络绎不绝。
    姑娘的父母将女儿视为掌上明珠,别的择婿条件没有,只要女儿觉得满意就行。面对众多求婚者,姑娘竟然没看中一个。
    为了能找到一位才高八斗的如意郎君,姑娘写了马致远的一首散曲((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家人将此散曲高悬于大门之上,要求射七言唐诗一句,射中者即可托媒人前来议婚。多少花花公子、少年学子徘徊门前,反复吟咏猜答,却没有一个人能猜出来。
    几天之后,一位进京赶考的书生路过大门,看到了这张高悬于大门上的招婿诗谜,便从包袱中拿出一张素纸,写上了崔颢《黄鹤楼》中的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交给仆人传递给姑娘。姑娘一看,不禁莞尔一笑,正合自己的心意,不日便议好大婚之事,两人结成秦晋之好。
     猜谜识钧得倘货有一年夏天,天气炎热异常,偏偏雨水又多。岳阳城一位杂货铺的老板天天跑来跑去地进一些走俏的货,留下妻子照看店铺。
    有一天傍晚时分,杂货铺老板娘像平日里一样来到码头等候丈夫归来。宽广的水面上没有其他船只往来,只停着一艘大货船。
     这位老板娘探头问道:“船上都载了些什么货物啊?”船上的货主见是一女子询问,便打趣道:“习习清风!” 谁料老板娘十分欢喜地说:“是扇子吗,有多少?我都要了。”没等货主反应过来,她又问道:“船上还有些什么啊?”货主在船头笑了笑,答道:“我这船上还载着这种货:远看像座亭,近看没窗棂,上边直流水,下边有人行。”老板娘心想最近雨水颇多,这货倒也紧俏,便道:“你这雨伞有多少,我要多少。”见老板娘如此聪明,货主大感兴趣,主动地问道:“我这还有其他货物,你还要不要?” “什么货?”老板娘问道。
    “此货又圆又扁腹中空,有面镜子在当中,皇帝用它要低头,抹脸搓手又鞠躬。”货主答道。
     老板娘想了想,说道:“是脸盆吗?我也要了。
    还有什么好货?”货主又出一谜,说道:“铁打一只船,不推不动弹,开船就起雾,船过水就干。”老板娘一时想不出来,看见货主托起衣服的下摆来回摸了两下,老板娘立马说道:“原来是熨斗啊,这地方真是少见,这个我也要了。”货主遇到这样的大主顾,十分高兴,连身道谢:“小弟初来贵地,满载了一船货物正愁不好卖,特此设谜寻个识货之人,不料大姐全数猜对。
    我这一船货物你要买多少就拿多少吧!”老板娘得了一船走俏货,也是高兴万分,招呼道:“敢问客人贵姓?” 货主道:“免贵姓‘够不着’!”老板娘施礼道:“高先生,你稍等,我现在叫人过来卸货,等一会儿再请你来我店里做客。” 货主还施一礼道:“就此坐等。”老板娘收了这一船紧俏货,趁着好时节全卖了出去,开开心心地赚了一笔。杂货铺老板回来听说此事也是十分高兴,逢人便夸自己的妻子。闻讯而来的客户越来越多,小铺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越来越好。
     苏姐解谜难县令很久之前,泰山脚下有一个小饭店,饭店老板娘人称苏姐,她做的饭菜可口,人又聪慧漂亮,把一个小饭店经营得红红火火。来过泰山的没有人不知道她家饭店,即使不来吃饭,也要来瞧一瞧苏姐的风采。
    有一天,泰安县的县令休假,跑到泰山游玩,听说了苏姐的名声,一心想会会这位传说中的女子,看她到底有多厉害,能不能把饱读诗书的自己难倒。县令很自信,他迫不及待地想见苏姐一面。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