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蓝毛衣(比《三杯茶》更真实的情感旅程和跨国书写)
书号:9787550201040
作者:(美)杰奎琳•诺佛葛拉兹 著,姜雪影 译
适合阅读年龄:10-14,阅读指导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1-03-01
- 内容简介
小时候,她收到艾德叔叔送的蓝毛衣。11年后,在非洲的卢旺达,一个身穿蓝毛衣的黑人小男孩与她擦肩而过,衣领的标签上,还印着当年她亲手写上去的名字。
蓝毛衣辗转经年的飘荡让她明白:地球上每一个人都紧密相连,而我们每个人的行动(或不行动)都会影响到地球另一端我们从未谋面的人。蓝毛衣带来了震荡,改变了她的生命航线……
《蓝毛衣》是作者诺佛葛拉兹备受期待的回忆录,不仅记录了她20多年来的成长经历,更是她一路走来遭逢的各色精彩人物的小传。在与这些生命的激情碰撞中,她发现了传统慈善未竟全功的原因。她创立“聪明人基金”,将一种称为“耐心资本”的新型公益投资引入现代慈善中,帮助了成千上万的人自给自足、脱离贫困。- 编辑推荐
※《纽约时报》畅销书、《人物》杂志五星荐读、作者被《时代》杂志誉为“华尔街的良心”
※比《三杯茶》更动人的情感旅程,一段彰显人性与爱之光芒的人生历险
※爱尔兰前总统玛丽?罗宾森、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比尔?布拉德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南亚执行长丹尼尔?图尔、姚晨、南方朔、吴念真、吴淡如、杨照、台湾诚品书店等联合推荐
※“我决定走出来,认识这个世界、改变这个世界,爱上它绝美的面貌,但也愿意面对它所有的瑕疵。”
※爱的蝴蝶效应让每一个人都紧密相连
※低谷时也是力量积蓄时,生命中困境和希望总是交织出现- 书摘与插图
我真的非常享受在内罗毕的生活。虽然内罗毕离基加利只有几个小时的航程,但每次搭机前往肯尼亚时,我都觉得自己好像正要回到小曼哈顿。如果基加利是一个只有几家餐馆及艺品店的小镇,内罗毕就是一个真正的大都会,到处是艺廊、书店、电影院,以及一个颇具规模的外国人圈子。我会和朋友一起去法国文化中心看外国电影,到日本餐馆吃寿司,或者到全球知名的“肉食世界餐厅”去吃饭、跳舞,看着服务生端着一串串的烤羚羊肉、鳄鱼肉、鸵鸟肉穿梭在各桌之间。
然而,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却是我第一次抵达内罗毕时就租下的那间三楼小公寓,它是那段岁月中最像我自己的“家”的地方。那是铺了地毯的单房公寓,有客厅、一个小厨房、一间有着超大浴缸的浴室,而且前后各有一个小阳台。它没什么值得夸耀的,但它是我的家,而且我非常喜欢它。我用自己到各地旅行时买回来的挂毯、以及在当地市场买的蜡染布来装点我的墙壁,家里也放了各式的篮子。只要我人在内罗毕,我也会买许多鲜花,放满整个房间。
其实,这栋公寓大楼的住客和我公寓里的缤纷色彩相比,一点也不逊色。他们多是年轻、刚跻身中产阶级的肯尼亚人,或是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来的难民,每个人都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由于大家都没电话,因此,有事的话我们会直接跑上阳台彼此吆喝,或干脆直接上门串门子。我们就像住在大宿舍里一样,但由于我必须经常来往基加利或其他东非国家,所以并不常出现在这栋大楼里。
即使不常在家,我还是请了一位矮小而亲切的女人,每周两次到我的公寓来打扫。虽然因为我不常在,家里根本没有太多事可做,但莉百嘉还是会按时来检查门窗,顺便为我浇浇花。如果我在家,莉百嘉就会向我申请一点零用金,买些面包、糖、茶和牛奶,好让她在休息时间可以吃些点心。她的点心食量实在不小,但我并没有特别在意这件事。
一天早上,当我在办公室工作时,忽然发现忘了带一份很重要的资料,于是驱车返家。虽然我发现一向表情严肃的警卫毕罗并未坐在警卫室里,但我也没多想什么。跑上楼梯,打开房门,这才发现,原来整栋大楼的工作人员全都挤在我的客厅里,而且每个人手上还端着一杯茶呢。
“莉百嘉,”我说,“这就是你的茶和面包的去处吗?”
“是的,”莉百嘉羞怯地说,刚开始还低下头去,但她很快又把头抬了起来,眼中闪烁着光芒,“可是大家都很享受这段时光呢,对不对?” 我摇摇头,宣布早茶时间结束。所有人离开后,我和莉百嘉好好谈了一下什么叫“自作主张”、“鸠占鹊巢”。她说她了解,但一分钟不到,她马上又问我,未来是否还是可以邀请大家来喝茶,因为不是每家的主人都同意佣人吃点心的。我再度摇头,但从那天起,我家还是开放了早茶时间,唯一的条件是只能使用客厅,而如果家里少了任何东西,她得负全责。我家的东西一件没少过。
到了周末,有时我会搭夜车前往临海的蒙巴萨。戴着白手套的服务员会送来寝具和印度风味的咖哩晚餐,我则会彻夜读小说,随着火车规律的运转声,一路穿过非洲大草原,往印度洋方向前进。
我非常喜欢蒙巴萨带着阿拉伯风格的建筑、沙滩上婆娑的椰子树,以及每个人缓慢、悠闲的走路步调。蒙着黑色头巾的穆斯林妇女叽叽喳喳地彼此交易、讨价还价,手镯在美丽的手腕上叮当作响。夜幕低垂,许多人都聚集在海边畅饮啤酒,听当地人及嬉皮观光客扯开喉咙,弹吉他尽情吟唱。
虽然我一向把工作放在终身大事之前,但除了三五好友之外,我也还忙里偷闲谈谈恋爱。我住在东非的那段期间,我那一头卷发、黑眼珠的哥伦比亚裔美国男友身在亚的斯亚贝巴。我们大约每个月会一起进行一次探险之旅,地点包括埃塞俄比亚的边陲地带、肯尼亚大草原、卢旺达的火山区。我们会一起去看当地有名的大金刚,赞叹它们与人类竟然这么相像。我们把两人所有赚来的钱都花在旅行上了。虽然我们的恋情后来并未开花结果,但爱情的力量却让我熬过了许多艰苦的时刻。
我们分手后,我又和一位生于瑞典、长于肯尼亚的犀牛追踪员短暂交往了一段时间。他是一位高大的金发男子,个性温柔且深爱非洲。有时我们会在下班后,带着一瓶酒和一些食物,直接开车到城市边缘的内罗毕野生动物保护区,坐在夕阳下野餐。在大草原上,我们会惊叹连连地看着夕阳光影中的洋槐木,闻着泥土的芬芳、风的味道,以及即将倾盆而至的大雨的气息。我们会在车旁翩然起舞,享受一点安静的温存,沉醉在一望无际的橙橘、粉红的暮色中,欣赏优雅缓行的长颈鹿及水洼旁的羚羊,深深领略痛快活着的那种略带痛楚的甜美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