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绘本馆经营交流群:423656 一键加入全国绘本馆经营交流    官方微信平台搜索:ihuiben
邮箱/卡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最近开通站点:
台州博诤童书聊城布纹熊金鼎店小童书吧总部太原魔奇树亲子图书馆聊城爱上绘本馆
公告免费送绘本馆网上借 | 幼儿园合作模块已经
猜您喜欢:

理化迷宫(典藏版)/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

书号:9787535352385

作者:赵世洲

适合阅读年龄:7-10岁,10-14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更多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物理、化学学科中一系列科学谜题,反映人们在解答它们时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介绍了各种有代表性的假说、猜想和目前达到的研究水平,提供了攻难闯关的相应知识背景,并指示了可能的途径。孩子们将会通过本书去领略科学世界中最精彩纷呈的一面!

作者简介:
赵世洲,云南曲靖人,曾经就读云南大学数学系。解放后进入《中国少年报》任科普编辑,文革后进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任《我们爱科学》杂志主编、编审,后离休。发表了大量科普作品,总计100万字以上。其科普创作涉及许多范围,如科幻小说《活孙悟空》,科学游记《绿宝石》,科普书籍《自然的启示》、《发明发现的故事》等。其中《自然的启示》获得1962年的少年儿童文学奖。
目录:
总序
上篇 物理未知
叫三声夸克
夸克遭囚禁
黑夜,应该是白夜
从太阳“吹”来的风
时间之箭
无线电之变
不露真面目的反物质
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
幽灵粒子
来自太阳的中微子
氢气,液氢,金属氢
不发光的星星
柔软的晶体
排尾的第二名
从未听说过的超流
导航和记忆的粒子
能走向室温吗
绝对达不到吗
真空不空
电子可能是一根振动着的小弦
气泡闪出蓝光
自杀,还是他杀
纳米——1米的十亿分之一
毫微意味着什么
听一听宇宙的声音
真的超过光速了吗
狮子的尾巴和身子
鸡毛比铁球先落地
难道没有磁单极子
不是只有一条路
太阳能告诉我们什么
滚雷——球状闪电
增重1.2千克也成了个谜
我国古建筑避雷之谜
数字和未来
蛀洞
经络在哪里
实现高温超导以后
替补队员上场
下篇 化学迷宫
太空、地上两对照
巴基球,巴基管,巴基葱
足球大分子带来的实惠
原子的“花团锦簇”
可燃冰的过去和未来
保护伞上有个洞
纳米火车派什么用场
从研究糖的化学开始
服了兴奋剂的塑料
气味从哪儿来
稀土进入人体以后
为什么不再独来独往
天然酶和人工酶
二氧化碳人海
制造氢
还会有新元素吗
探寻稳定岛
红花白花的启示
绿叶中的化学反应
化学进化
再认识氮
关于水
乙烯催熟
铂的抗癌机理
最古老,也最现代化
碳资源畅想
回头看蚕丝和蛛丝
用单个原子造汽车
青蒿,青蒿素
气味和化学语言
左手、右手和手性
先有蛋白质,还是先有核酸
变异说明什么
疯牛病引出科学难题
后记
精彩试读:
有一种礼品盒,看上去只是一个盒子,看不出里面是空的,还是装着什么东西。等你打开来看时,里面仍然是一个盒子。‘好奇心驱使,再打开这个盒子,里面又是一个盒子……总之,盒子里装盒子,不知道盒子里面是什么。物理学家在研究物质结构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个类似的问题:里面是什么?世界上的物质千千万,石头、铁、空气、水……形态不同,性质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最小单位都是原子。铁的最小单位是铁原子,氢的最小单位是氢原子;水的最小单位虽然是水分子,不过,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自古以来都认为,尽管世界上的物质千千万,分到原子这一步就算到头了,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到了19世纪末,发现x射线,好像传给人们一个信息,原子这个盒子里还有盒子。果然,进人20世纪以后,人们发现原子不是最小单位,原子内部还有结构,中心是原子核,外围是电子。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原子核本身却十分微小,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好奇心驱使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原子核的结构,知道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人们产生了一个新的看法: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等基本粒子构成,把这些粒子叫做“基本粒子”,好像是在说原子这个盒子里,也就是这些东西了。可是,后来科学家在宇宙射线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粒子,在实验室里,在加速器中发现了更多的粒子,基本粒子的数量猛增到300多种,也有报道说,多达700种。物理学家分别为这些微小的粒子取了名字:光子、介子、中微子以及用字母命名的K子,什么什么子……还测定他们的质量是多少,带什么样的电荷,如何自旋,左旋还是右旋,寿命多长,就像调查*似的,记入*,再加以分析。经过分析,发现大多数基本粒子是不稳定的,寿命很短,很容易转化为其他基本粒子。基本粒子的质量差别很大,也可以按质量大小来分分类。不过,科学家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分为两类,一类是轻子,另一类是强子。电子和中微子属于轻子,轻子的数量比较少;绝大多数基本粒子都属于强子,其中包括质子和中子。面对原子核内的强子,科学家们又在思考了:还有比质子和中子更小的结构吗?又是一个“盒子里还有盒子吗”这一类的问题,科学家从实验中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应该还有结构。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了盒子里有响动的声音,初步可以判定盒子里有东西。是什么东西呢?不知道。科学家开始发挥想象力了。美国科学家盖耳曼提出一个假说,叫做“夸克模型”,说是所有强子都是由3种夸克构成的。夸克是译音,意思是海鸟的叫声。因为在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有一句话:“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盖耳曼把夸克借用过来,无非是一语双关,说明每一个强子都有3种夸克。想象虽然浪漫,却又充满理性。盖耳曼提出的夸克模型是有理论支持的,理论分析很有道理。慢慢地盖耳曼的理论被大多数人接受了,等于承认了盒子里面有东西。只从理论上认识夸克是不够的,还得把它找到,证实它的存在,要把想象中的夸克变成真实的夸克。为了找到夸克,物理学家忙了二十多年。到了1974年,旅美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发现了J粒子。J粒子的J与中文的丁字非常相似,这也是给新粒子命名的妙处。新粒子的发现引起种种猜测,J粒子是不是第四种夸克?是的。J粒子就是第四种夸克,又叫粲夸克。为此,丁肇中于1976年获得了诺贝尔奖金。这时,科学家对夸克的认识更深入了,说还有第五种、第六种夸克。在研究夸克的时候,发现夸克与三这个数字特别有缘,三呼夸克,三种夸克。夸克的种类多了以后,夸克又可以分为三个组,人们把这种组叫做“代”,也就是三代。1977年,科学家发现了第五种夸克——底夸克。可是,夸克的第三代里还缺一个夸克,它叫顶夸克。1994年4月6日,在费米实验室,终于发现了顶夸克。在费米实验室有一个加速器,地下的环形隧道长达6.4千米。在这里,为寻找顶夸克,先后有900多位科学家在这里工作,忙了8年,最终才找到了它。新的发现,进一步证实夸克的存在,证实了顶夸克是第三代。有人说物质的最小结构也许就到此止步了。盒子里装盒子,发现的盒子已经不少了,你看,原子里头有原子核,原子核里有强子,强子里头有夸克。夸克才是基本粒子。可是,人们还是要问:盒子里还有盒子吗? 物质的最小结构就是夸克吗? 人的认识是不会到此止步的。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