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绘本馆经营交流群:423656 一键加入全国绘本馆经营交流    官方微信平台搜索:ihuiben
邮箱/卡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最近开通站点:
台州博诤童书聊城布纹熊金鼎店小童书吧总部太原魔奇树亲子图书馆聊城爱上绘本馆
公告免费送绘本馆网上借 | 幼儿园合作模块已经
猜您喜欢:

海底两万里/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

书号:9787535345110

作者:(法)儒勒·凡尔纳|译者:曾觉之

适合阅读年龄:7-10岁,10-14

出版社:湖北少儿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01

更多
内容简介

 《海底两万里》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作者简介:
曾觉之(1901—1982),原名曾展模,字居敬,笔名解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一个农民家庭。1920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同年考取广东省政府俭学留法,先后在里昂中法大学和里昂大学、巴黎大学文科读文学和哲学,并开始发表文章。1929年回国,在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法语。1931年任北平中法大学文学系主任,兼《中法大学》月刊主编。抗日战争爆发,该校停办,转入汉学研究所,从事《中国思想》的翻译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汉学所解散,回中法大学任教。1952年到北京大学西语系致力于法语教学工作至1977年退休。曾觉之学识渊博,兴趣广泛,既有译著,又有创作。他曾出版过散文集《归心》、诗词集《幻》。译著主要有《美术论)(罗丹著,开明书店,1930)、《心战情变曲》(夏德伯利昂著,中华书局)、《海底两万里)(儒勒·凡尔纳著,中国青年出版社)、《雅克团》(梅里美著,与郭鳞阁合译)及法国著名哲学家阿尼诺主编的《王港逻辑》,“文化大革命”中,这部书稿被出版社遗失。此外,还在报刊上发表译文、论文和文学创作,主要有《浪漫主义试论》、《民俗学概说》、《关于茶花女》、《浦路斯第评传》、《法国剧院史话》及伽利略、牛顿、哥白尼和法国女作家的传记。
目录:
总序
第一部
第一章 飞走的暗礁
第二章 赞成和反对
第三章 随您先生的便
第四章 尼德·兰
第五章 冒险行动
第六章 开足马力
第七章 种类不明的鲸鱼
第八章 动中之动
第九章 尼德·兰的愤怒
第十章 水中人
第十一章 *号
第十二章 一切都用电
第十三章 一些数目字
第十四章 黑潮暖流
第十五章 一封邀请书
第十六章 在海底平原上散步
第十七章 海底森林
第十八章 太平洋下四千里
第十九章 万尼科罗群岛
第二十章 托列斯海峡
第二十一章 在陆地上的两天
第二十二章 尼摩船长的“雷”
第二十三章 强逼睡眠
第二十四章 珊瑚王国
第二部
第一章 印度洋
第二章 尼摩船长的新提议
第三章 价值千万的珍珠
第四章 红海
第五章 阿拉伯海底地道
第六章 希腊群岛
第七章 地中海四十八小时
第八章 维哥湾
第九章 沉没的大陆
第十章 海底煤坑
第十一章 萨尔加斯海
第十二章 大头鲸和长须鲸
第十三章 冰山
第十四章 南极
第十五章 意外呢?偶然呢?
第十六章 缺少空气
第十七章 从合恩角到亚马逊河
第十八章 章鱼
第十九章 大西洋暖流
第二十章 北纬47度24分,西经17度28分
第二十一章 屠杀场
第二十二章 尼摩船长的最后几句话
第二十三章 结论
精彩试读:
第一章 飞走的暗礁人们一定还记得1866年海上发生的一件离奇的、神秘的、无法解释的怪事。且不说当时哄动沿海居民和世界舆论的各种传闻,这里只说一般航海人员特别激动的心情。欧美的进出口商人、船长和船主、各国的海军官佐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非常注意这件事。这事大体是这样:不久以前,好些大船在海上碰见了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很长的物体,形状很象纺锤,有时发出磷光,它的体积比鲸鱼大得多,行动起来也比鲸鱼快得多。关于这个东西的出现,许多航海日志所记下的事实(如这个东西或这个生物的形状,在它运动时的难以估计的速度,它转移的惊人力量,它那种像是天生的特殊本领等等),大致是相同的。如果这东西是鲸鱼类动物,那么它的体积是大大超过了生物学家曾经加以分类的鲸鱼。居维埃、拉色别德、杜梅里、卡特法日,这些生物学家——除非看见过,也就是说,除非这些科学家本人的眼睛看见过——是不承认有这样一种怪物存在的。把多次观察的结果折中一下来看——一方面丢开那些过低的估计,即这个东西只有二百英尺长,同时也不接受过于夸张的言论,即它有一英里宽三英里长,——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奇怪的生物,如果真是存在的话,它的体积是大大超过鱼类学家所承认的体积的。这东西既然存在,而事实本身又是不可否认的,那么,由于人类好奇的心理,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个怪物的出现会在全世界引起怎样的骚动。至于说这是荒唐无稽之谈,那是决不会有人同意的。因为,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布纳希汽船公司的喜金孙总督号,在澳大利亚海岸东边五英里,碰见了这个游动的巨大物体。巴克船长起初还以为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暗礁,他正要测定它的位置的时候,突然这个不可解释的物体喷出两道水柱,哗的一声射到空中一百五十英尺高。这么说,除非这座暗礁上边有间歇喷泉,不然的话,喜金孙总督号面前的东西,就是还没有人知道的一种海中哺乳类动物,它还从鼻孔中喷出有气泡的水柱呢。同年7月23日,西印度-太平洋汽船公司的克利斯托巴尔哥郎号,在太平洋上也碰到这样的事。喜金孙总督号看见这怪物以后三天,克利斯托巴尔哥郎号在相距七百里的地方也看见了它,由此可知,这个奇特的鲸鱼类动物能以惊人的速度从这一处转移到另一处。十五天以后,在离上面说的地点有两千里远的地方,国营轮船公司的海尔维地亚号和皇家邮船公司的山农号,在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大西洋海面上相遇的时候,在北纬42度15分、西经60度35分的地方,同时看到了这个大怪物。根据两船同时观察得到的结果,估计这只哺乳动物的长度至少有三百五十多英尺(约一百零六米),因为山农号和海尔维地亚号两船连起来,都还比它短,两船从头至尾只有一百米长。可是,最长的鲸鱼,像常常出没于阿留申群岛的久阑马克岛和翁居里克岛附近海面的那些鲸鱼,最长的也只不过是五十六米,而比这再长的,从来就没有见过。接连不断地传来的消息,横渡大西洋的贝雷尔号所做的种种观察,茵曼轮船公司的越提那号跟这个怪物的一次相碰,法国二级军舰诺曼第号军官们所写的记录,海军高级参谋弗兹一詹姆斯在克利德爵士号上所做的很精密的测算,这一切在当时的确曾经哄动一时。在民族性比较浮躁的国家里,大家都拿这件事作为谈笑资料,但在严肃和踏实的国家里,像英国、美国和德国就不同,它们对这事就非常关心。在各大城市里,这怪物变成了家喻户晓的事件。咖啡馆里歌唱它,报刊上嘲笑它,舞台上扮演它。谣言正好有了机会,从这怪物身上捏造出各种各样的奇闻。在一些发行量不多的报刊上,出现了关于各种离奇的巨大动物的报道,从白鲸、北极海中可怕的“莫比·狄克”一直到庞大的“克拉肯”——这种怪鱼的触须可以缠住一只载重五百吨的船而把它拖到海底下去——都应有尽有。有些人甚至不惜引经据典,或者搬出古代的传说如亚里士多德和蒲林尼的见解(他们承认这类怪物的存在),或者搬出彭土皮丹主教的挪威童话,保罗·埃纪德的记述,以及哈林顿的报告;这报告是不容怀疑的,他说,1857年,他在嘉斯第兰号上看见过一种大蛇,那种蛇以前只在那立宪号到过的海面上才能看见。于是,在学术团体里和科学报刊中产生了相信者和怀疑者,这两派人无休止地争论着。“怪物问题”激动着人们。自以为懂科学的新闻记者和一向自以为多才的文人开起火来,他们在这次值得纪念的笔战中花费了不少的墨水!甚至有几个人还流了两三滴血,因为有人把针对大海蛇的笔锋移向一些态度傲慢的家伙身上了。在六个月当中,争论继续着。彼此有理,各执一词。当时流行的小报都兴致勃勃地刊登争论的文章,它们不是攻击巴西地理学院、柏林皇家科学院、不列颠学术联合会或华盛顿斯密孙学院发表的权威论文,就是驳斥印度群岛报、摩亚诺神父的宇宙杂志、皮德曼的消息报里面的讨论和法国及其他各国大报刊的科学新闻。这些多才的作家故意曲解反对派也常引证的林奈的一句话:“大自然不制造蠢东西”,恳求大家不要相信北海的大怪鱼、大海蛇、“莫比·狄克”和疯狂的海员们臆造出来的其他怪物的存在,不要因此而否定了大自然。最后,某一著名尖刻的讽刺报有一位最受欢迎的编辑先生草草了事地发表一篇文章,处理了这个怪物;他像夷包列提那样,在大家的笑声中,给这怪物最后一次打击,把它结果了。于是机智战胜了科学。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