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绘本馆经营交流群:423656 一键加入全国绘本馆经营交流    官方微信平台搜索:ihuiben
邮箱/卡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最近开通站点:
爱心树绘本书房台州博诤童书聊城布纹熊金鼎店小童书吧总部太原魔奇树亲子图书馆聊城爱上绘本馆
公告免费送绘本馆网上借 | 幼儿园合作模块已经
猜您喜欢:

小夫子品文学识百科:跟古文较较劲:古典名篇中的百科 [平装]

书号:9787506494892

作者:贾月珍 (作者)

适合阅读年龄:4-7岁,7-10岁,10-14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更多
内容简介

 《小夫子品文学识百科:跟古文较较劲:古典名篇中的百科》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去品味作品,使文学品味又有新风吹进。而且,《小夫子品文学识百科:跟古文较较劲:古典名篇中的百科》还依据儿童的好奇和喜欢刨根问底的性格特点,对作品中提出的相关百科知识进行了讲解,使“古味”十足的作品一下子立体起来。

 

名人推荐

我和爸爸都是文学爱好者,可惜孩子没有遗传我们。让他看点儿文学作品,培养点文学素养太难了!这套书有个好处,就是用故事吸引孩子,然后把知识潜移默化地就传递给了孩子,理解起来并不难。 
——一位10岁孩子的妈妈 董琴 
现在看孩子学习,觉得就那点儿知识,真不明白为什么掌握起来那么费劲。后来仔细一琢磨,我自己小时候不也是老不开窍吗?一个成语、一篇古诗什么的背来背去也记不住。现在好了,有小夫子带着孩子一起学,孩子学得高兴,学得也快,我自己也解脱了!真是太棒了! 
——一位13岁孩子的妈妈 顾同
 

媒体推荐

儿子作文一直是弱项,平时也不爱看书,这套书帮了我一个大忙!那么多的写作素材,而且特别有意思!孩子爱看,现在写作文拈手就来,真是及时雨!
——作者的一位好友
我和爸爸都是文学爱好者,可惜孩子没有遗传我们。让他看点儿文学作品,培养点文学素养太难了!这套书有个好处,就是用故事吸引孩子,然后把知识潜移默化地就传递给了孩子,理解起来并不难。
——一位10岁孩子的妈妈董琴
现在看孩子学习,觉得就那点儿知识,真不明白为什么掌握起来那么费劲。后来仔细一琢磨,我自己小时候不也是老不开窍吗?一个成语、一篇古诗什么的背来背去也记不住。现在好了,有小夫子带着孩子一起学,孩子学得高兴,学得也快,我自己也解脱了!真是太棒了!
——一位13岁孩子的妈妈顾同
 

作者简介

贾月珍,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儿童心理学研究者,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作品长于挖掘人物心理活动与引导,行文感情细腻。擅长温暖童话及风趣幼儿小故事的创作,一百余篇小故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为睡前故事播出。已出版儿童心理成长小说《受气包系列》、少年心灵历练小说《千鸟审判》、儿童心里日记体小说《小孩兵法》、家庭教育小说《淘米妈妈战歌》、幼儿绘本《完美宝宝》系列及《开心国学》系列、儿童科普《千奇百怪小百科》等作品三十余本,在多家少儿杂志有专栏。现创办家庭教育中心,讲授家庭教育知识,少儿国学推广。先后在社区、学校等地进行家庭教育讲座40余次,并在中华网、网易、新浪等网站进行专访、专题讲座多次,先后受多家媒体采访报导,接受家长、儿童、青少年、高考考前咨询近百例。
她的写作原则:尽可能地温暖,尽可能近距离爱抚孩子的内心。
她送给孩子的话:相信自己的心中有颗坚强的种子,逆境中,它会发芽,一点一点长大。
 

目录

1.小石潭记(柳宗元)/追踪柳宗元7 
2.岳阳楼记/范仲淹看图写文章11 
3.醉翁亭记/六一居士山中喝酒16 
4.陋室铭/三次搬家搬出一篇佳作20 
5.核舟记/有一位雕刻奇人23 
6.爱莲说/第二孔子对自己的评价27 
7.黔之驴/好事者犯的错30 
8.马说/运气不好的大文学家33 
9.鱼,我所欲也/大圣人教你如何选择37 
10.庖丁解牛/梁惠王看解牛悟养生之道40 
11.扁鹊见蔡桓公/神医也有没办法的时候44 
12.桃花源记/那样的地方有没有48 
13.师说/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老师52 
14.英雄之言/其实都是强盗57 
15.观潮/天下第一浪潮60 
16.卖柑者言/巧舌如簧的水果贩子63 
17.口技/一张嘴演绎惊心动魄的故事68 
18.黄生借书说/夹在黄生书里的一封信73 
19.弈喻/观棋不语真君子76 
20.阿房宫赋/传奇建筑的毁灭80 
21.秋声赋/敏感的季节伤感的情怀85 
22.子虚赋/唇枪舌剑的战斗90 
童话里有话 
1.猪八戒吃西瓜8 
2.小马过河10 
3.长发妹12 
4.雪孩子14 
5.小猫钓鱼16 
6.小蝌蚪找妈妈18 
7.鼹鼠和雨伞19 
8.拇指姑娘21 
9.青蛙王子24 
10.灰姑娘25 
11.小红帽28 
12.三个纺纱女29 
13.黑色的人影和红雪橇32 
14.巧克力天使33 
15.要求特别多的餐厅35 
16.小狐狸买手套37 
17.骄傲的蝙蝠39 
18.丑小鸭40 
19.卖火柴的小女孩42 
20.打火匣43 
21.蝴蝶46 
22.甲虫48 
23.笔和墨水壶49 
24.白头翁的梦50 
25.金色的星星52 
26.天狗的隐身蓑衣53 
27.小泥房和小盐房55 
28.美人鱼57 
29.三只小猪59 
30.拔萝卜60 
31.栀子花61 
32.黑豆变鲸鱼63 
33.调皮的小水滴66 
34.冬天里的小熊手机短信67 
35.我把月亮让给你69 
36.永远有多远71 
37.枫树、银杏和小松树72 
38.暖暖的肥皂泡73 
39.大象的便便也是宝75 
40.猫头鹰的眼泪76
 

序言

我爷爷和比他出生更往前的人,小时候连书都很难见到。家里条件好的可以上私塾读几天书,学学写字。在那个时候能写自己名字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了。要是会背几首古诗,会被街坊邻居竖大拇指称赞。他们接受的文化知识全是从街头卖艺、说书唱戏的人那里得到,是七零八碎的。要是听得糊涂点,杜甫和杜迁是兄弟的笑话也常常有。而读书多的人大多能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小孩一上学,像背校规一样,必须把《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背下来,这些是那时候儿童的启蒙书。
到了爸爸那会儿,私塾渐渐消失了,国家建立了好多学校,穷人的孩子也能坐在课堂里读书了。这时候孩子的课本里除了古诗词,大多是现在名家写的文章。孩子一入学先学汉语拼音,然后是汉字的笔划、写法。还增加了数学、科学等科目。孩子们再也不用摇头晃脑地天天背课,可是接触古代文化的机会大大减少了。他们获取古文化的来源有听评书、看戏、极少极少的课外书。主要是四大名著、三侠五义、聊斋志异这些。而专门讲古代文化,比如礼仪、诗词的书就很少见了。
在我小时候,这些古典著作就不太流行了,大家都抢着看言情小说、武侠小说、青春杂志,更多是考试辅导书。虽然学校有文学社,可也大多为了提高作文而设的,确切点应该叫作文提高班,每天练习日记、作文的写法和那几个要素。古典文学被认为对作文毫无用处的消闲品,只有那些酷爱古诗词的同学才会买来看。
离开了国学著作,对古代人的了解也就越来越少了。特别是现在,我们生活在数字创造的社会里,每天浸在动画、枪战、都市搞笑、戏说历史这一类的文化氛围中,对古典文学知道的连冰山一角都算不上,更别说从中了解古代的一些文化、礼仪、生活习惯了。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身边玩具一大堆,不是游戏就是怪兽,大话这个大话那个,传统文化作品被改得面目全非。这种创意并不是坏,它们的目的在于娱乐,而要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途径就是国学。
如果一千年以后的人有幸得到你的日记本,他们从你日记中知道的不仅仅是你叙述的那件事,而是更多事情以外的东西——我们现的生活状况、我们的穿着、我们的发泄方式等等。同样,一首古诗,我们除了欣赏古人的行文方式,还会得到诗以外的东西,比如《木兰诗》,它讲了一个女孩替父从军的故事,此外,我们还至少获得四个信息:古代没有女兵,那个时候发生过战争,古代女人的发型有一种叫作“倭堕髻”,古人的布是用织布机织出来的。
越来越多的人对历史剧不感兴趣了,因为里面许多细节他们看不懂,比如送客前为什么要端茶,来了客人为什么女孩子要“藏”起来,为什么古人不肯剪发?
中国国学,捧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学果实,文字里藏着无法想像的深远的文化内涵。也许在学的时候并没觉得有多大用途,可是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这些潜在的营养,却一点一点地发挥着作用。中国国学的海洋里,全是看不见的营养元素。
《小夫子品文学说百科》是我少儿国学推广作品中的一个小分枝,这套书比较特别,它是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但又不是传统的古典的解读,而是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去品味作品,使文学品味业又有了新的风吹进来。而且,依据儿童的好奇和追究到底的性格特点,又从作品中提出相关的百科知识进行讲解。使古味十足的作品一下子立体起来。其中:
成语、童话、寓言、神话四册,因为改写后语言比较通俗易懂,每篇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原故事,另一部分是品味百科,中间含有主人公小夫子和男二号黄飞达对于作品的理解,阅读收获和相关知识解答。在童话和寓言分册中除了经典作品,还特意选取了一部当代作家创作新童话和新寓言。读完经典读新作,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创作的方法和窍门。而且,会觉得原来童话和寓言就在我们生活中,离我们一点也不遥远啊。让那“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一下子拉近了,变成了“就在我身边”“就是现在”啦。
古诗词、古文两册因为涉及到原文,而古文对于非专业的古汉语文学研究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除了根据原作者创作作品背景设计了小故事外,还以小夫子的视角进行了有趣生动的赏析报告,之后是百科知识链接。
 

后记

我爷爷和比他出生更早的人,小时候连书都很难见到。家里条件好的可以上私塾读几天书,学学写字。在那个时候能写自己名字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了。要是会背几首古诗,会被街坊邻居竖大拇指称赞的。他们接受的文化知识全是从街头卖艺、说书唱戏的人那里得到的,是七零八碎的。要是听得糊涂点,杜甫和杜迁是兄弟的笑话也常常出现。而读书多的人大多能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那个时候,孩子一上学,就必须要把《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背下来,这些书就是那时候的儿童启蒙书。
到了我爸爸那会儿,私塾渐渐消失了,国家建了好多学校,穷人的孩子也能坐在课堂里读书了。这时候孩子的课本里除了古诗词,大多是现在名家写的文章。孩子一入学,先学汉语拼音,然后是汉字的笔画、写法,学校还增加了数学、科学等科目。孩子们再也不用摇头晃脑地天天背课文了,可是,接触古代文化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了。他们获取古代文化的来源有听评书、看戏和极少极少的课外书,主要是四大名著、《三侠五义》、《聊斋志异》这些。而专门讲古代文化,比如礼仪、诗词的书则很少见了。
在我小的时候,这些古典著作都不太流行了,大家都抢着看言情小说、武侠小说、青春杂志,更多的是考试辅导书。虽然学校有文学社,可也多是为了提高作文水平而设的,几乎等同于“作文提高班”,内容也多是练习日记、作文的写法等。古典文学被认为是对作文毫无用处的悠闲品,只有那些酷爱古诗词的同学才会看。
离开了国学著作,对古代人的了解也就越来越少了。特别是现在,我们生活在数字创造的社会里,每天沉浸在动画、枪战、都市搞笑、戏说历史这一类的文化氛围中,对古典文学知道的连冰山一角都算不上,更别说从中了解古代的一些文化、礼仪和生活习惯了。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身边玩具一大堆,不是游戏就是怪兽,大话这个大话那个,传统文化作品被改得面目全非。这种创意并不是坏事,它们的目的在于娱乐,可是,要真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最好的途径还是国学。
如果一千年以后的人有幸得到你的日记本,他们从你的日记中知道的不仅仅是你叙述的那件事,而是事情以外的更多东西——我们现在的生活状况、我们的穿着、我们的发泄方式等。同样,一首古诗,我们除了欣赏古人的行文方式,还会得到诗以外的东西,比如《木兰诗》,它讲了一个女孩替父从军的故事,此外,我们还至少获得四个信息:古代没有女兵,那个时候发生过战争,古代女人的发型有一种叫做“倭堕髻”,古人的布是用织布机织出来的。
越来越多的人对历史剧不感兴趣了,因为里面许多细节他们看不懂,比如送客前为什么要端茶,来了客人为什么女孩子要“藏”起来,为什么古人不肯剪发?
中国国学,捧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学果实,还有文字里藏着的那无法想象的深远的文化内涵。也许在学习的时候并没觉得有什么,可是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这些深藏着的营养,却一点一点地影响着我们。在中国国学的海洋里,全是看不见的营养元素。
“小夫子品文学识百科”丛书是我少儿国学推广作品中的一个小分枝,这套丛书比较特别,它在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但又不是传统的古典的解读,而是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去品味作品,使文学品味又有新风吹进。而且,这套丛书还依据儿童的好奇和喜欢刨根问底的性格特点,对作品中提出的相关百科知识进行了讲解,使“古味”十足的作品一下子立体起来。其中:
成语、童话、寓言、神话四册,因为改写后语言比较通俗易懂,每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原故事,第二部分是知识品说。包含主人公小夫子和面包达对于作品的理解、阅读收获和相关知识解答。在童话和寓言分册中除了有经典作品,还特意选取了一部分当代作家创作的新童话和新寓言。读完经典读新作,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创作的方法和窍门。而且,会觉得“原来童话和寓言就在我们生活中,离我们一点儿也不遥远啊”,让那“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与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变成了“就在我身边”、“就是现在”啦。
古诗词、古文两册涉及原文,而古文对于很多人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两册中,除了根据原作者创作作品背景设计了小故事外,还以小夫子的视角进行了有趣生动的赏析,并附有百科知识链接。
总之,尽我所能呈给读者们一本文学咀嚼盛宴吧!有味道不合口的地方尽请提出,或者觉得很可口、营养、很实用都可以将意见发送到fxcf009@163.com。在下次的修订或后续系列创作中,我会及时更换“食材”,调整“烹饪手法及方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醉翁亭记/六一居士山中喝酒 
六一居士是谁?就是主人公醉翁欧阳修先生。他还有几个名号,因为经常喝醉,叫醉翁。又因为家中藏书一万卷,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盘棋,一壶酒,一老翁,他因此称自己为六一居士。当然这名号是他老年时起的,这六个“一”也是他退休后的生活写照。在写这篇《醉翁亭记》时,他还醉着呢。他是怎么描写醉翁亭的呢? 
先整体看看: 
滁州城四面环山。在西南面的许多山峰中的树林和山谷非常秀美。远远望去树林幽深秀丽,那是琅琊山。开篇便交待了他要去的地方是琅琊山。好了,现在进山,该写山中的景色了。在山中走六七里之后,渐渐听到潺潺水声,远远看去,从两座山峰中间泻下瀑布来,这就是有名的酿泉。许多人酿酒都来这里取水。 
既然已经看到酿泉了,就继续走吧。 
山路随着山势转着弯,拐弯处有一座四角翘起来,像鸟展开翅膀一样的亭子,它就在泉水边。这就是醉翁亭了。正是我们要聚会的地方。 
有亭有泉水,这么美的地方,即使走了六七里以上的路也不会觉得累。接下来很有趣,作者要写这亭子的来历啦: 
是谁建了这么一座专门让游人喝酒的亭子呢?是住在这山里的和尚智仙。又是谁给这亭子命名的呢?就是欧阳太守自己啊,他用自己的别号醉翁命的名。 
啊,原来只是一座无名小亭,也许智仙和尚建它的时候只是为前来取泉水的人提供休息的。可是,自从太守发现这个好地方后,就给亭子起了特别的名字。 
太守和朋友们来这里饮酒,看上去好大的阵势,走那么远路进到山里,又在专门饮酒的亭子,不知道的以为他能喝几大坛呢,没想到,稍微饮一点就醉了。其实,他的兴趣不在于饮酒,而在于欣赏山间美景的。欣赏山水的乐趣寄托在喝酒上了。 
好了,现在开始描写山了。到底是什么样的美景让太守这么兴师动众来欣赏呢?到底是什么样的奇景让太守动不动就醉了呢? 
太阳出来后,树林间的雾气散去,烟云聚拢,山里的洞穴就显得昏暗起来。有时候随着太阳光透过叶间的移动,明暗交替,这是山中早晚的一大景致。 
春天,野花散发着幽香;夏天,树木繁茂,形成了浓郁的绿荫;秋天,秋高气爽,叶缘上带着洁白的霜色;冬天,溪水退去,山石露出来。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 
一大早进山,游到晚上回来,这山里四季景色不同,给人带来的快乐也无穷无尽。 
有山有水有景,还有人。人在哪?瞧,人来了。 
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高声唱着歌,走着的人累了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大声呼喊后面的人。后面的人作高声回答。回音在林间山间久久萦绕。老人们有的驼背了,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喜欢来山间出游的滁州人还真不少呢。 
这么多人喜欢在山里游玩,不仅仅为了走走路,前后呼喊几声吧。肯定有一些有趣的活动。 
这些人来溪边抓鱼。溪水很深,鱼长得也肥大。再用泉水酿些酒,泉水酿出来的酒清洌而香醇。再把在山中采的野菜,打到的野味摆在面前。太守也常常用这些宴请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