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绘本馆经营交流群:423656 一键加入全国绘本馆经营交流    官方微信平台搜索:ihuiben
邮箱/卡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最近开通站点:
台州博诤童书聊城布纹熊金鼎店小童书吧总部太原魔奇树亲子图书馆聊城爱上绘本馆
公告免费送绘本馆网上借 | 幼儿园合作模块已经
猜您喜欢: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全新修订版) [平装]

书号:9787543897137

作者:凌志军 (作者)

适合阅读年龄:阅读指导

出版社:湖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更多
内容简介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全新修订版) 


▲ 香港大学、新东方力推的成长励志经典;李开复作序推荐:将对中国教育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原名《成长》)自出版以来先后8次再版,42次重印,,好评如潮,直到今天仍然深受读者喜爱。 
▲ 改变我们对教育的看法,让自己像天才一样成长! 
▲ 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成功不过是一种习惯! 

▲ “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本书谈的正是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过程。他们并不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所经历的教育制度和我们的也没有什么不同。那么,他们凭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
▲ 30个“微软小子”的成长故事证明一个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来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作者把那些能够走向成功的学生概括为E学生:即ENJOY(快乐地学)、EQ(情商比智商更重要)、EXCELLENCE(卓越)。 
▲ 李开复、许峰雄、张亚勤、沈向洋、张宏江……书中每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段生动的点评,每一句诚恳的话语都可以成为成长之路上的坚实阶梯,可以让学生、家长和老师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能不断成功。 

▲这本书不是教你成功的,而是教给你怎样才能快乐; 
只有做好了“应该做的”,才能愉快地做“喜欢做的”; 
有一样东西最重要,那就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和热爱; 
你对孩子有很多期望,可是你知道孩子对你的期望是什么吗? 
我最高兴的事就是我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最重要的东西不是钱,不是家庭,也不是运气,而是“不要小看自己”。 


▲这些年很多读者给我来信。有中学生,也有大学生,还有他们的父母和老师。他们对我诉说自己的成功、失败、苦恼和无奈,也谈从这本书里得到的感悟和鼓舞,当然都是围绕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个话题。让我觉得这本书没有白写。 
比优秀更重要的,是成为我自己!我希望这两个梦想都能成为现实。 
——凌志军 
 

媒体推荐

我认为将对世界商业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从优秀到卓越》,但是将对中国教育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凌志军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任GOOGLE、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

凌志军先生以诚实的态度让政论诚实地走进公众,影响着那些必将影响中国未来的年轻人。我们相信,他业已“尽可能地向读者说了心里想要说的话”,最大限度地保持着诚实的大勇之气。
——《南风窗》杂志“年度人物奖”颁奖词

这本书不仅会改变很多人对教育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这将由此改变许许多多孩子的命运。
——丹尼(一个8岁孩子的母亲)

他用一百多个生动的故事以教育观与成功观进行的讨论,引起我许多的共鸣和思索。当然党政军可以引领我们对“成功”二字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朱正琳(书评家)

读完这本书后我特别想有一个孩子,想好好教育他。
——李峥嵘(《北京晚报》记者)
 

作者简介

生于上海,祖籍广东,长在北京。人民日报社原高级编辑、资深记者,也是畅销书作家。 
他是当今中国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当代中国记者的“标杆”。2003年《南风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书都引起巨大反响,拥有广泛的读者。他在过去十多年间陆续出版10部著作,全部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他的著作还以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2000年出版的《追随智慧》,被媒体评为当年“最佳纪实文学”。 
2003年出版的《变化》,被中国大陆媒体评为“年度图书”。同时在台湾获得“开卷好书奖”。 
2005年出版的《联想风云》,入选当年“最佳风云榜”。并获得“2005年度北京地区最佳版权输出图书奖”。 
2007年出版的《中国的新革命》,被境内外媒体和研究机构评为当年“值得记忆的好书”“年度商业书”“最佳商业图书”。 
2007年,他罹患癌症,以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思路应对治疗,逐步康复,并以亲身经历写下《重生手记》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原名《成长》),自上市以来先后8次再版,42次重印,直到今天仍然深受读者喜爱。 

 

目录

新版自序001 
李开复序002 
2009年版自序004 
2006年版自序005 
前 言001 
第一章 起跑线/001 
E学生/002 
如果回到5岁以前/007 
自由的天地/011 
回忆/015 
你上哪个年级都可以/018 
“流放地”/022 
新“开复定理”/024 
我也有一种恐惧感/027 
怎样对付小时候的发育不良/028 
天才是教育出来的/031 
新发现/034 
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聪明/035 
自信是成长之路上的第一路标/036 
灾难发生之后/038 
不要小看自己/041 
亚勤话题/043 
一句话影响一生/046 
历史性的时刻/047 
你的潜力远远超过你的想象/050 
消极的图像离他远去,积极的图像回来了/051 
如果有机会重新上学/055 
自信的力量/058 
自信是什么/060 
新发现/062 
第三章 我到底要什么/063 
“深蓝”是怎样炼成的/065 
开 窍/070 
做最好的“你自己”/073 
在美国读书很辛苦,但是不痛苦/078 
因为不喜欢才烦恼,不是因为烦恼而不喜欢/081 
美国孩子按照意愿读书,中国孩子把读书当志愿/085 
排队的文化/087 
我凭什么进入麻省理工/091 
我不在乎总是第二名,但我在乎学什么专业/094 
“过坎”的制度/097 
中国黑客/099 
新发现/106 
第四章 爸爸和妈妈/109 
离家时刻/110 
父亲的遗产/113 
儿子的价值/116 
慈父严母/119 
难演的角色/121 
期望值/123 
应当说的话和不应当说的话/124 
严格好?宽松好?/125 
我的孩子在想什么/128 
与一个美国父亲的对话/130 
做孩子喜欢的事情,不是让孩子做你喜欢的事/133 
信任的力量/135 
鸿沟/138 
旧式父母和新式父母/142 
第五章 大脑的成长/143 
刘策学画/144 
神经树/148 
脑子是可以被塑造成一种形态的/151 
两个大脑/153 
悟性/159 
惊人的一致/161 
课外时间我们喜欢做什么/168 
用你的左手/169 
让大脑冲破牢笼/171 
新发现/173 
第六章 学习是一种态度/175 
智力的折扣/176 
大脑集中指数:提高大脑使用率的最直接的因素/178 
大脑开放指数:怎样激发自己的想象力/180 
大脑主动指数:主动和被动大不一样/186 
为什么学习越好的孩子主动性越差/189 
做一个主动的人/193 
浪子回头/194 
没有什么比“态度”更重要的了/199 
有时候凡人的力量也是很强大的/202 
姐姐和妹妹/204 
把整个人生当作一次长跑/206 
出国好还是不出国好/208 
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区别/211 
第七章 情商时代/213 
情商的重要性是智商的两倍/214 
从D学生到E学生/216 
信念在前边引导着他/221 
幸福是相对的/226 
“出国梦”/228 
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第一名/231 
友谊的力量/233 
高中同学的来信/234 
建立目标的过程/236 
少年班/240 
情商的力量/243 
“电梯演讲”/245 
你为什么不说话/246 
优秀的代价/248 
你别看我是个好学生,其实我不快乐/252 
新发现/253 
第八章 大师在哪里/255 
关于“人品第几”的辩论/256 
给中国副总理写封信/258 
大师风范/261 
我看到了真正的大师/264 
共性/266 
可遇不可求/267 
力量的源泉/271 
我喜欢数学,因为喜欢那个老师/274 
“神奇小子”的苦恼/275 
“清华太老了”/277 
我为什么不做院长/281 
新发现/283 
结束语 救救我们的孩子/284 
附录一 我看到很多中国学生被浪费了,真可惜——与微软公司副总裁李开复的对话/288 
附录二 改变我们的教育文化——与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副院长张宏江和沈向洋的对话/291 
附录三 听听孩子的呐喊——本书读者与作者的书信摘登/302
 

序言

你手上的这本书,是它的第8个版本、第42次印刷。过去的出版发行过程,前几次“再版序”中已有交代,不再赘述。这次再版是根据2009年版修订重排,内容没有增删。
本书出版10年来,读者一直给予关注,直到今天还在读,我想是因为它所涉及的教育问题切中了大家的一个焦虑。很多读者告诉我,这本书改变了他们的观念,进而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也有很多读者对我说,书里说的都有道理,也令人向往,可是现今社会就是那样,他'flT~有办法让自己做出任何改变。
应当说这两方面的感受都反映了实情。与10年前相比,今天我们国家教育的种种问题依然如故,其中很多甚至更严重了。千千万万家庭每天陷在一种深深的苦恼中:一方面对教育的弊端痛心疾首,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随波逐流。看来,问题与冲破问题的期待和努力总是交织在一起,这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中国特色”。
我在书里讲述的人物,10年来仍在不断谱写新的故事。其中,张亚勤现在是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张宏江是金山软件首席执行官,他们正在完成从科学家向企业家的转变。李开复先后出任微软、谷歌这两家跨国公司的全球副总裁,此后又经历了一番别出心裁的创业历程,几天前因突如其来的疾病侵袭,开始了一种全新的人生历练……他们都已人到中年,却仍在持续地、不间断地学习新的知识,领悟新的思想,也因此进入新的境界。这也再次证明了这本书的主旨: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祝大家阅读愉快!
 

文摘

版权页: 

 

母亲要求开复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温习功课,而且必须循序渐进,一丝不苟,这同我们后面将要叙述的亚勤在各年级之间跳来跳去、乱七八糟的情形,恰成鲜明对照。每逢开复背书,母亲便亲自督察,在儿子的琅琅读书声中辨别正误。她命令开复把书本全都背诵下来,而且要一字不错,倘有一字错误,挥手就把书摔到别的房间,令他捡回重新来过。这又和亚勤母亲的教子风格,截然不同。 
开复本来聪明,又如此努力,所以成绩很不错。这让妈妈满意,但是儿子不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他讨厌背书,讨厌考试,讨厌做作业,最讨厌的是课堂上的那些纪律。他天性调皮,上课总爱动来动去,还爱讲话,爱和老师作对,所以总是挨打。那老师姓徐,惩罚学生的方式之一,是用竹条打手背。 
他说:“我并没有母亲想象的那么用功。我对自己的要求也不是做到最好,比如考试考到足够好就可以了。听说现在很多大学生,60分就过关了,这也许是大学生的‘足够好’,我小时候的‘足够好’就是让我母亲满意。有时候也会耍点小聪明,比如功课没有做完就告诉母亲做完了,然后躲在房间里面看电视,第二天早上5点钟起床,三笔两笔,把功课做完。” 
母亲对儿子的淘气行为不大在意,但是她在意儿子的学习成绩。儿子得到一个好分数,她会认为这是应当的,但如果儿子的分数落到第三名之后,她就不会有好脸色。如果更差,比如第十名之后,就要挨打。母亲打儿子的时候通常都用一根竹尺,坚硬而具有弹性。儿子在长大成人之后还记得小时候挨打的情形,“那是真打,而不仅仅是恐吓,所以下手很重,有一次还把尺子打断过”。 
但是再聪明的孩子也不可能次次争先。有一次成绩单发下来,分数不好,开复心里一阵害怕,怕母亲打他,就把分数改了。他改得很有技巧,等母亲签字之后,又改回去,所以母亲和老师都没发现。这对他是个巨大的鼓励,连续几天都很得意。然后,他第二次修改自己的分数,不料这一次弄巧成拙,留下痕迹。他觉得这次不可能蒙混过关,索性学着母亲的样子,挥一下手,就把卷子扔到水沟里。 
每个人在少年时期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做一些恶作剧,开复也不例外。此人日后功成名就,一派绅士风度,做事一丝不苟,既聪明又严谨,让你无论如何想象不到,他在童年时代也会有一系列的恶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