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绘本馆经营交流群:423656 一键加入全国绘本馆经营交流    官方微信平台搜索:ihuiben
邮箱/卡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最近开通站点:
台州博诤童书聊城布纹熊金鼎店小童书吧总部太原魔奇树亲子图书馆聊城爱上绘本馆
公告免费送绘本馆网上借 | 幼儿园合作模块已经
猜您喜欢:

无障碍阅读·励志版《中国古代寓言故事》》(23位著名语文教研员联袂推荐,着重关注“素质成长”的励志版

书号:9787100094559

作者:闻钟 编

适合阅读年龄:7-10岁,10-14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2-10-01

更多
内容简介

 【名师导学】 3个阅读要点 寓言虽然篇幅短小,但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阅读时要仔细体会,获得相应的阅读感悟。 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题材来源于生活,是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阅读时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反思自我。 本书所选寓言故事,大都生动有趣。一定要仔细阅读,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认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个知识要点 通过阅读,学习作品生动有趣的语言,学会用比喻来说理的写作特点。 书中涉及了很多的成语,阅读时注意积累这些成语,掌握这些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加以灵活运用。 1个成长要点 我国古代寓言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寓意深刻。它们有的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和生活的智慧,教会我们正确处理生活中面临的各种事情和难题;有的则具有劝善惩恶的性质,可以给我们以积极的启示,教会我们如何分辨真善美、假丑恶;有的则有讽刺性寓意,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人性的缺点和不足,警示我们不要犯类似的错误;还有一些,讲到了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问题,可以指导我们的成长与学习……总之,阅读它们,我们可以学到许多生活的智慧和哲理,学会分辨生活中的是与非,更加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名周,字子休,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邯郸淳(约132-221),又名竺,字子叔,又字子礼,东汉时颍川阳翟(今禹州市)人,因著有《笑林》三卷、《艺经》一卷而著名,被称为“笑林始祖,与丁仪、丁廙、杨修为曹植的“四友”。邯郸淳自小有才名,博学多艺,善写文章,又懂的“苍、雅、虫、篆,许民字指”,方圆遐迩许多人都知其名。魏文帝时,邯郸淳曾作《投壶赋》上奏文帝,讲述仁义礼仪和恩威相兼的君臣之道。邯郸淳还为教曹娥写过一篇碑文,陈留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蔡邕避难路过会稽,赞碑文为“绝妙好辞”也!邯郸淳留名后世并非因其政绩不夸,也不是因为他的文章好,而在于他不经意的闲逸文作——《笑林》和《艺经》,讲述了当时的许多笑话、噱头、善喻、讥讽、幽默趣事以及当时流行的投壶、米夹、掷砖、马射、弹棋、棋局、食籁等诸般游艺项目,成为中国最早的笑话和杂耍专著。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内容简介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它往往用一种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一些意味深长的道理。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们大都篇幅短小而形象鲜明,在浅显简单的故事中阐述某种道理,给人以启示。 我国古代寓言故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们大都来源于生活,是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阅读它们有利于我们获取生活的经验,掌握学习的技能。 本书所选我国古代寓言故事,大体涵盖了上至春秋战国下至唐宋元明清时期的诸多内容。虽说各个时期的寓言都有其自身的特色,但总体来看,它们还是一脉相承的。按其思想内容来分,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阐明道理,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教人生活的哲理和智慧;讽刺现实及人性的弱点,劝善惩恶,给人以警醒;讲述学习态度和方法,给人以借鉴意义。 总之,寓言都是含有寓意的,但寓意和哲理的表达又十分的隐秘,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为了避免理解上的偏差,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编者在每篇故事的结束,特别设置了“寓意感悟”和“成长启示”两个栏目;同时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些成语,多了解一些与此相关的知识,特别设置了“拓展链接”这一栏目,以期对学生的阅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所以,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赶快行动起来吧!走进这一个个神奇的寓言世界,相信大家一定不枉此行!

目录

  
金钩桂饵
纪昌学箭
歧路亡羊
杞人忧天
薛谭学讴
愚公移山
朝三暮四
关尹子教箭
不龟手药
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
涸辙之鱼
螳螂捕蝉
鲁侯养鸟
井底之蛙
螳臂当车
……

书摘与插图

  
【金钩桂饵】《阙子》 古时候,鲁国有一个人,他的嗜(shì,喜欢;爱好)好就是钓鱼。他用桂木香料作为鱼饵,用黄金做成鱼钩,鱼竿上面还镶嵌(xiāngqiàn)着银丝和宝石;还用翡翠鸟的羽毛制成线。他钓鱼时所选的位置和姿势都很有讲究,可是钓到的鱼却是寥寥无几(非常稀少,没有几个。寥寥,形容数量少)。 【寓意感悟】 做事情一定要讲究实效,不能过分追求形式。过分追求形式,只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成长启示】 钓鱼靠的是技巧,不是说钓鱼用具越好,钓到的鱼就越多。文中的那个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收获不多。现实生活中,我们考虑问题,也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过分追求形式,只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拓展链接】 虚有其表:虚,空;表,表面。空有好看的外表,实际上不实用。文中那个鲁国人的钓鱼用具就是虚有其表。 【纪昌学箭】《列子》 甘蝇是古时候的一位射箭能手。他只要拉弓射箭,野兽就被射倒,飞鸟就被射下,箭无虚发,百发百中。甘蝇的徒弟飞卫跟着甘蝇学射箭,几年以后,本领更是超过了他的师傅甘蝇。 后来,又有一个名叫纪昌的人,来拜飞卫为师,跟着飞卫学射箭。飞卫对他说:“你要先学会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学射箭。” 纪昌为了学射箭,回到家里,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底下,眼睛直盯着梭(suō)子,一眨也不眨。这样练了三年后,即使用锥尖刺他的眼皮,他也不会眨眼了。他把这件事告诉飞卫,飞卫说:“功夫还不到家,还要学会看才可以。把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模糊的东西看得非常清楚,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又一次回到家里,用牦牛(产于西藏的一种大型的野牛或家畜牛;在其背部有短而光滑的毛,在其胸部、体侧、四肢和尾部则有长而卷曲的毛。野牛的毛色黑褐,肩高可达两米,体重可达600公斤。牦,máo)毛系着虱子悬挂在窗户上,两眼注视着吊在窗口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十天过后,虱子在纪昌眼中渐渐变大,三年之后,感觉像车轮般大了。这时再看周围其余的东西,都像山丘一般大了。 于是,纪昌就用北方燕国牛角做成的弓,北方蓬竹造成的箭,去射那虱子,箭正穿透虱子的中心,而拴虱子的毛却没断。他把这件事告诉了飞卫,飞卫听了跳了起来,用手拍着胸脯,高兴地说:“你成功了!射箭的奥妙,你已经完全掌握了啊!” 【寓意感悟】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掌握超常的技术,拥有过人的本领,就必须苦练基本功,并且持之以恒。 【成长启示】 纪昌为了学习射箭,前后六年时间都用在训练眼力上。这么枯燥乏味的训练,这么漫长的时间,他都坚持了下来,最终取得了成功,这正应了那句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求学的道路上,我们也应如此,除了认真学习,刻苦练习,还要不怕吃苦,坚持到底,这样才能取得过人的成绩。 【拓展链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用力刻;舍,停止;镂,雕刻。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引申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歧路亡羊】《列子》 杨·子(即杨朱,战国时的哲学家)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于是率领他的乡里人和杨子的童仆一起寻找。杨子说:“呵!只是丢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寻找呐?”邻居说:“那是因为岔路很多。”不久邻居回来了,杨子问:“找到那只羊了吗?”邻居回答说:“羊逃走了。”杨子很不理解地问:“这么多人去找,怎么会找不到羊呢?”邻居回答说:“岔路之中还有许多岔路,我们不知道往哪边去找,所以就回来了。”听了这句话,杨子的脸色变得很严肃,整整有两个小时不说话,一整天都看不到他的笑容。他的学生觉得奇怪,请教杨子道:“羊,不过是下贱的畜生,而且还不是老师您的,却使您不说不笑,脸色凝重,这是为什么?”杨子没有回答,他的学生最终也没有得到他的解释。 【寓意感悟】 遇到事情,只有静下心来分析,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作出正确的选择。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三心二意,见异思迁,注定会失败。 【成长启示】 文中杨子的邻居说,由于岔路太多,丢失了羊。其实是他们毫无主见,没有明确的寻找方向,见到岔路就想去走造成的。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有许多“岔路”,如果我们目标不明确,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我们也会迷失方向,难有收获。所以只有专心致志,一路向前,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拓展链接】 歧路亡羊:歧路,岔路;亡,丢失。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杞人忧天】《列子》 从前,杞(qǐ)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突然担心天会塌下来,大家无路可逃,会被活活地压死。他越想越害怕,整天吃不好饭,睡不着觉。 一个朋友见他精神恍惚,脸色憔悴(内心忧虑所致),很替他担心。当知道原因后,就跑来劝他:“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荒唐的问题担忧。 【寓意感悟】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整天怀着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的庸人。 【成长启示】 文中的那个杞人,整天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担心,其实那些担心完全没有必要,纯粹是自己吓唬自己。生活中,我们也要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把精力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上,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 【拓展链接】 杞人忧天: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