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绘本馆经营交流群:423656 一键加入全国绘本馆经营交流    官方微信平台搜索:ihuiben
邮箱/卡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最近开通站点:
台州博诤童书聊城布纹熊金鼎店小童书吧总部太原魔奇树亲子图书馆聊城爱上绘本馆
公告免费送绘本馆网上借 | 幼儿园合作模块已经
猜您喜欢:

王一梅童话:奇幻女孩米粒(珍藏版) 小学生最喜爱的作家,最有趣的儿童文学阅读

书号:9787122183293

作者:王一梅

适合阅读年龄:7-10岁,10-14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更多
内容简介

 王一梅的文字把奇幻,杆惰和诗意融为一体.细节卓有风致.故事温婉清新,童话提供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给小学生们精彩、奇幻、有趣的感受!

内容简介

  《王一梅童话:奇幻女孩米粒(珍藏版)》精选了冰波与王一梅最为知名的文学作品,每本书含有一个长篇童话,并以之作为书名,并根据篇幅适当地增加少量短篇童话。每本书重新配了十多幅插图,以增强故事的可读性。
米粒是一名小学生,在她的生活中发生了一系列充满奇幻色彩的事:一天,她家挂历上的猫突然走下来,带她过了一个神奇的猫节;在森林里,米粒遇到了拥有神奇魔力的糖巫婆;
米粒得到了一枚复活节彩蛋,在帮助彩蛋找妈妈的过程中,米粒发现了沼泽地彩蛋描绘工厂的秘密;
米粒的一幅画无意间成为蛤蟆城堡的设计图,她还帮助蛤蟆主编找回了失散的蝌蚪东东和西西。
走近“奇幻女孩米粒”,给你精彩、奇幻、有趣。

作者简介

  王一梅,一级作家,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学院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
出版图书100多册,有长篇童话《鼹鼠的月亮河》、《木偶的森林》;小说《城市的眼睛》;短篇童话《书本里的蚂蚁》等。
获得荣誉
★长篇童话《木偶的森林》获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短篇童话《书本里的蚂蚁》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长篇童话《鼹鼠的月亮河》获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图画书《有爱心的小蓝鸟》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
★图画书《手绢送给小野兔》《小乌龟卡尔》获第六届全国少儿优秀读物奖
★“爱的教育图画书·王一梅童话系列”获国家教育部优秀读物奖
★童话《米粒与挂历猫》、《米粒与复活节彩蛋》、《米粒与糖巫婆》、《米粒与蛤蟆城堡》、《蔷薇别墅的老鼠》等十多部作品获历届冰心儿童图书奖;
书摘与插图

 第一篇  米粒和挂历猫

1  猫的节日
2  夜空飞行
3  白猫首领
4  大脚猫的烦恼
5  我没有撒谎
6  第一次战争
7  猫的晚餐
8  “野人”回来了
9  不速之客
10  复仇行动
11  意外离别
12  咖啡店的画
13  蔷薇别墅的故事
14  回到画面
15  故事后面的故事


第二篇  米粒和糖巫婆
1  兔子卡萝
2  没有狼的森林
3  糖巫婆
4  城里的猫头鹰
5  尖鼻子家族
6  关于“滴答”
7  女巫森林
8  大熊洛卡
9  蜜蜂庄园
10  大熊瞌睡了
11  糖巫婆守则
12  青蛙一百厘米
13  女巫的愿望
14  糖巫婆只有金鱼那么大
15  故事后面的故事


第三篇  米粒和复活节彩蛋
1  特殊礼物
2  复活节彩蛋
3  会说话的蛋宝宝
4  恐怖故事
5  在外婆家
6  下蛋比赛
7  狗博士
8  通往沼泽地的地铁
9  水手
10  彩蛋加工厂
11  水鼠的油灯
12  青蛙一米和一百厘米
13  黑猫侦探
14  短尾巴鳄鱼
15  故事后面的故事


第四篇  米粒和蛤蟆城堡
1  寂静的水牛湾
2  古代地图上的蛤蟆镇
3  蛤蟆主编和他的太太
4  蛤蟆的约定
5  寄养在荷花池
6  改正错误
7  蛤蟆兵进城
8  搬进城堡
9  总是见到蛤蟆
10  会说蛤蟆语的校长
11  蛤蟆主演
12  阿茉和她的剧院
13  错误的进化论
14  故事后面的故事

前言

  字与词之间的童话感觉方卫平在王一梅的童话里,我们总能觉察到一种诗意的气度。这些童话故事安静地生长在童年的花园里,轻轻悄悄地舒枝展叶、开花吐蕊。它们的绽放一点儿也不张扬,却常常在某一个相遇的时刻里,忽然点亮我们的眼睛和心灵。作家王一梅十分善于发现和捕捉一些细微、精致而又贴近生命的童年感觉,并把这种感觉完好、细腻地传达到童话的纸页上。她写过一组带有幻想色彩的变形童话,其中包括《我是蜗牛》、《我是一只羊》、《我是一条狗》、《我是一棵树》等。在这些童话里,作家想象中动物、植物的感知特征与一个孩子对于“万物有灵”的生命感觉,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随着故事主人公的变形,我们被一下子带入到了一种有别于人类的细小、别致、有趣的观察和思维的视角里,并透过这个视角,来重新认识人类世界的意义。例如,在《我是一只羊》里,作者对于羊和草的感觉的表现既精细入微,又充满幽默的童趣;故事结尾,变回了人的“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脱下鞋子的细节虽然只是一带而过,却带给读者久久的回味和感动。这也是我最为欣赏的王一梅的其中一篇童话。当然,在作家的许多童话里,真实的儿童并不常常走进故事里来,而是更多地隐藏在故事背后。在《兔子萝里》中,萝里对自己的“短耳朵”兔子身份从沮丧到接纳的过程,也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需要经历的自我认同过程的写照。而《尖嘴巴和短尾巴》、《小老虎的成长记录》中吵吵嚷嚷田鼠娃娃和可爱机灵的小老虎,则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童年的不同侧影。但王一梅的童话世界显然不仅仅是现实童年世界的一个倒影。作家也把自己关于世界和生命存在的许多细腻的敏感和思索,调和进了这一方想象的天地中。例如,《蜗牛的森林》同时包含了生命自我认同和认识论方面的辩证思考,《女巫和老房子》触及到了生命存在的孤独与幸福,《洛卡的一天》则是一次十分特别的爱的诠释。作家细腻的情思透过文字,一点一点地渗入到我们的阅读感觉中的。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没有办法清楚地用语言来描述这份印象,它与故事仿佛是同一的,不可割离的。发生在女巫和老房子之间的那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在我们心底所激起的那份柔软而又略带忧愁的生命情愫,到底是从哪里生长起来的?从故事开头和结尾处那两个简洁的排比段落中吗?从寒冷的冬天、孤独的老房子、一个人走路的女巫这样一些特别的意象中吗?抑或是从作品如原木般质朴直截而又充满情感张力的语言中?确切地说,它是随着作家倾力而又从容的叙述,浮动在每一个字词之间的。所以说,王一梅的童话有一种诗的气质。即便是在她的那部分带有幽默风格的童话里,我们也能够不时察觉到作品在情感表达、文字经营方面的诗的韵味。但作家的创作追寻从未止步于此。读一读像《狮子的座位》、《青蛙先生看报》、《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这样一些童话故事,我们会感觉到,近年来王一梅童话创作的边界,已经实现了又一次较为成功的拓展。
童年的味道王一梅当童年变成往事——那些甜甜的回忆,犹如棉花糖舍不得吃,最终变成了云朵,飘在似乎可以捕捉,却有些遥远的地方;那些涩涩的回忆,犹如墨汁在水中化开,色调变得弥漫起来,墨色在水中化解,变成了不可捉摸的飘舞;那些彩色的、阳光的、温暖的、陈旧的、斑驳的、无奈的……全都变成生活中的一种见闻,故事里的一个转折,多年以后的一声叹息,童话故事里的一个背影。所有的这些,在匆忙的脚步走过繁华的大街以后,早已藏在了林荫道的后面,偶尔在路灯下遇到黑夜里的黑猫,镜头切回童年的一瞬,却又被身后的噪杂惊扰了,再寻找黑猫时,黑猫已经消失在灌木中了。这时候,我遇见了一群孩子——男孩子们对我说,他们要去草地上看蟋蟀打架,你也去吗?我说,去的。男孩子们说,要撅着屁股趴在地上才能看见,你也愿意吗?我说,这还会不愿意吗?这样不是这时候,女孩子们抢着说,她们去树林里寻找蘑菇和挖野草,你要不要去呢?我说,去的,不过我没有小篮子。女孩子们说,可以把挖来的野菜用书包装,蘑菇么,直接塞进衣服的口袋吧。哎呀,我小时候就是这样做的。还等什么呢?跟着男孩和女孩,去童年的那些地方。和他们在一起,不光是回忆童年,而是穿越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森林,阳光投过树叶照射在我身上,在温暖的笼罩中,我遇见了童年的自己,那个我,拥有一片羽毛、一块鹅卵石、一张糖纸……这就是我童年的财富,也应该是我人生的财富。是的,感谢孩子们让我与童年相遇,让我有机会明白了那么多。更惊喜的是,孩子们仿佛都有兴趣听长大的孩子讲童年的故事,也很有兴趣把自己的故事讲给长大的孩子听。于是,那么多那么多故事在我们的树林里飞着,撞在一起——有的飞到了树枝上开出了花,充满芳香;有的藏在了树洞里,变得神秘;有的落在地上,被蚂蚁们抬着去流浪;有的结成了果,摘一个,嗯,正是童年的味道。最舒服的样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