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绘本馆经营交流群:423656 一键加入全国绘本馆经营交流    官方微信平台搜索:ihuiben
邮箱/卡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最近开通站点:
台州博诤童书聊城布纹熊金鼎店小童书吧总部太原魔奇树亲子图书馆聊城爱上绘本馆
公告免费送绘本馆网上借 | 幼儿园合作模块已经
猜您喜欢:

我的图画书论

书号:9787532258529

作者:松居直,郭雯霞,徐小洁 著

适合阅读年龄:0-2岁,2-4岁,4-7岁,7-10岁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3-01

更多
内容简介

翻译《我的图画书论》,源于从事着面向儿童的工作,源于在日本留学时曾被优美的图画书吸引,源于自己童心依然以及对儿童图画书的喜爱。在参加红泥巴读书俱乐部举办的图画书推广活动中,作者遇到同事王林博士之后,他真正领作者走进了图画书这个精彩的世界。借着喜欢图画书的机缘,作者接受了翻译松居直先生著作的建议。在学习着图画书界前辈们业已取得的硕果的基础上,带着一种不安和美好的愿望,作者走进了松居直先生的图画书世界。先生的文章,就像他本人给我的印象:菩良、真挚、亲切、自然、朴实、宽厚,正是在这种充满爱心的朴素中渗透着先生对图画书最本质的理解和主张。我们也就在感性的、鲜活的生活世界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图画书与人、社会乃至世界的关系,学习着如何真正地理解和关爱儿童的心灵和生命,如何真正地帮助一个个天使般生命的成长。
  《我的图画书论》选译自松居直先生的三本著作:《图画书是什么》(1973年)、《走进图画书的森林》(1995年)、《我的图画书论》(1981年)。选择的篇目与先生已在中国出版的《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一书并不重复。

目录

一 图画书的知识与观念
当孩子们开始厌恶书的时候
一寸“帽子”是什么样的帽子?
孩子们阅读的是图画书的插图
当孩子们独自看图画书时
表现故事内容的插图
对图画书的否定观点
自制图画书
世界上有“小人国”吗?
孩子的成长与图画书

二 图画书的选择和分享
通过儿童看图画书
儿童本位的图画书
故事与插图(1)
故事与插图(2)
幼儿园书架与图画书(1)
幼儿园书架与图画书(2)
图画书作品研究·试论《睡美人》
图画书的分享方式

三 图画书的意象和语言
最初的语言体验
图画书和语言
意象和语言
传说故事的劝善惩恶
两种幻想世界
听与读
对书和语言的反思

四 图画书的历史和传统
英国——传统与创造
德国——独特的民族性
印度——永恒的叙事诗世界
法国——可借鉴的图画书制作
捷克斯洛伐克——自然与生活
美国——新古典主义
丹麦——北欧海盗的活力
意大利——异想天开的“构造”
荷兰——像郁金香一样

五 图画书的欣赏与细读
《在森林里》——一个日常看不到的世界
《小蓝和小黄》——我是谁?
《小房子》——画面中的美国气息
《月光男孩》——非同寻常
《活了100万次的猫》——超越生与死
《驴小弟变石头》——信任、希望、爱

六 图画书的编辑和出版
谈谈我的图画书编辑经验
日本的图画书出版
与孩子们牵手的世界
两条起跑线
日本图画书的历程

译后记

精彩书摘

  一 图画书的知识与观念
  当孩子们开始厌恶书的时候
  当你读完一本小说,正沉浸在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满足中时,有一位非常热情的朋友打来电话,刨根问底地询问你的读后感受,这时你会怎么样?
  如果只是偶然被询问一次,也许你会礼貌地回答对方,或者你刚好很想和别人共享读后的感动,你也会很高兴地回答对方的问题。但是,如果这种状况反复出现,你一定会感到厌烦。最后的结果是,即使你正在读书,但一想到读完以后会有很多问题等着你,你读书的兴致就会一扫而空。
  有些妈妈就和这位热情的朋友一样,每读完一本书,就会不由自主地向孩子提一些问题。虽然她们给孩子读图画书是件好事。
  这本图画书有意思吗?什么地方最有意思?你最喜欢哪一幅画?这本图画书都讲了些什么呢?老爷爷怎么了?老奶奶说什么了?大灰狼刚开始干了什么?后来怎么样了?最后呢?一共有多少只羊啊?小猪又有多少只呢?大灰狼和小猪加起来一共有多少?知道为什么小红帽会被大灰狼吃掉了吗?对别人好一定会有好处的,你也要和小朋友们好好相处哦……
  这样的问题写多少张稿纸也不够用。在这里我仅举了上面一些例子,你看了也一定会觉得好笑吧。
  但是,你有没有在不由自主中向孩子提过类似的问题呢?是不是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图画书对孩子的最大效果?
  通常孩子们被称作是“提问大王”,实际上很多妈妈们也是很厉害的“提问大王”。
  当读完一本图画书后,提问已经变成习惯时,孩子们会怎么想呢?听妈妈读图画书,对孩子来讲本应该是件非常快乐的事。但是一想到听完后妈妈会提问题,孩子们便会在听故事的途中想象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妈妈们的问题,基本上都是一定类型的),并为回答这些问题做准备。一会儿妈妈肯定会问哪里有意思,得记住这个地方,这是第三只小猪,这是第七只羊等等。
  像这样,孩子们是不可能高高兴兴地听完故事的。本来觉得故事很有趣,快要沉醉在故事中,进入故事的世界了,孩子们却要不由自主地自己刹车,为听完故事后可能被提的问题做准备。当再次快要进人故事的时候,突然又会想起听完后妈妈可能会提的问题。在这种心神不定的状态下孩子们听完故事,然后迫不得已地接受妈妈的读后指导。长期如此,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自然卉始厌烦听妈妈读图画书故事,开始讨厌图画书。
  对孩子们来说,图画书是快乐的读物。图画书不是教科书,也不是习题集。谓你想象一下每读完一本书后要迫不得已地说感想时的那种厌倦感。其实孩子们也有相同的感觉。妈妈自己厌烦的事,孩子们同样也厌烦。
  不停顿地一直念下去,是我们为孩子读图画书的一个原则。在大多数的场合下,特意提一些问题实际上是为了大人们的自我满足。当然,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与孩子对话是很有价值的,但一定要注意自然才对。
  当你读完一本很有趣的小说,有时会特别想和人交流,而有时则很想默默地仔细玩味读后的感动。我认为读书不在于阅读的过程,最重要的应该是读完之后的那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宝贵而充实的,当我们与自己的体验相对照,重新思考故事中的人物时,也是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时刻。
  打开图画书的封面,从听到“很久很久以前”的那一个瞬间开始,孩子们就渐渐进人了故事的世界,踏上了故事世界的旅途。即使故事结束,孩子们依然会停留在故事的世界里,展开自由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的世界里翱翔,令自己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可就是在这段珍贵的时间里,大人们却无情地用各种问题践踏着孩子们的幻想世界。请问,能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念图画书给孩子们听呢?
  一寸“帽子”是什么样的帽子?
  下面是一个负责四岁孩子的幼儿园老师的经历。这位老师热心于研究儿童文学以及图画书,自己也非常喜欢各种故事。在班上,这位老师会一边仔细地观察孩子们的反应,一边读图画书或各种故事给孩子们听,她就是这样为了孩子们的成长而努力工作着。
  有一次,这位老师试图为孩子们讲《一寸法师》的故事。虽然觉得故事对于四岁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比较难,但老师想看看孩子们一次能够理解多少内容。某天早上,当孩子们聚集在保育室后,老师开始讲:“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一寸法师》。”就在这时,一个男孩子突然发问:“老师!一寸‘帽子’是什么样的帽子呀?”这个孩子把“一寸法师”误解为“一寸帽子”了(在日语当中,“帽子”与“法师”的发音相同)。对四岁的孩子来说,他无法理解“一寸法师”这个词语实际上是由“一寸”和“法师”组成的。在四岁孩子的生活当中是很少会遇到“一寸”以及“法师”这两个词汇的。但那个男孩还是努力地想要找到理解的突破口,于是在“一寸法师”中找到了自己知道的单词,这就是“帽子”。我想大概在那一瞬间,男孩的脑海中一定闪过了帽子的形象。
  然而,既然是“一寸帽子”,那必定是顶很特别的帽子。所以孩子会发问:“老师!一寸‘帽子’是什么样的帽子呀?”,
  老师愣住了。
  因为“一寸法师”变成“一寸帽子”的话,这个故事就没法讲下去了。帽子不可能出生,也不可能乘坐木碗做的船。老师注视着全班29个孩子,感到有些孩子好像理解了“一寸法师”这个词语的意思,有些孩子则正在迷茫当中猜测“一寸法师”到底是什么?所以当他们听到“一寸‘帽子’是什么样的帽子”这个问题的时候,孩子们恍然大悟:“啊!原来是帽子啊!”就这样,班里的孩子们分成了两派,一寸法师派和一寸帽子派。
  在这样的状态下开始讲故事的话,会怎么样呢?这位老师认为如果强行将故事讲下去的话,好好一堂故事课会变得乱七八糟。帽子派的孩子们深信“一寸法师”就是帽子,随着故事的进展,他们会越听越糊涂,搞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听故事的日时候,如果想象不出故事的世界,那么听者就会失去对故事的兴趣。在这种状态下,帽子派的孩子们会因为在听故事的途中不明白故事的内容,而对听故事失去兴趣。失去兴趣的这些孩子会开始开小差,做小动作。然后孩子们会开始吵闹,课堂也会被弄得乱七八糟。
  “孩子们想象不出‘一寸法师’,在他们的脑海里无法形成形象,这可是一个致命的问题。”想到这里,为了将“一寸法师”形象化,老师决定借助图画书这一手段。让四岁的孩子自己发挥想象力去想象“一寸法师”。老师急忙拿来一寸法师的图画书,一边给孩子们看,一边开始讲故事。
  这一次,孩子们在想象一寸法师的故事世界的时候就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形象——插图。孩子们看着插图,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并在心中描绘着老爷爷、老奶奶以及小小的一寸法师的形象。当形象中断时,下一幅插图又会给孩子们带来线索,帮助孩子们继续进入故事的世界中。如果插图能够生动地表现出故事的内容,那么在孩子们心中形成的形象也会栩栩如生,让孩子们快乐,产生现实感。
  虽然图画书的插图不像电影或电视画面那样会动,但是插图一旦进入并且扎根在孩子们想象的世界,孩子们心中的一寸法师就会活动起来。图画书中的插图为孩子们想象故事人物形象提供了机会与线索,而令插图活跃起来的正是孩子们的想象力。
  这天早上幼儿园的故事课获得了成功,孩子们完全喜欢上了一寸法师。从那以后即使不看图画书,孩子们也会很高兴地听一寸法师的故事。再也没有孩子提“一寸‘帽子’是什么样的帽子呀”这样的问题了,因为图画书上清清楚楚地画着一寸法师到底有多小。
  孩子们阅读的是图画书的插图
  孩子们是怎样对图画书产生兴趣,又是怎样阅读图画书的呢?因为我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所以有时会问自己的孩子:“哪本书有意思呀?”这时候,三个孩子会各自说出书名,或是干脆直接从书架上抽出那本图画书给我看。有时候,孩子们也会告诉我图画书的大致内容。和孩子们的这些交流,对我了解图画书与儿童的关系有很大的启发。
  有一天,我突然又想到这个问题,于是像往常一样问孩子们。这一次,三个人立刻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有小牛出来的那本图画书!”当时三个孩子分别读小学四年级、二年级和一年级。我心怀疑问地自言自语道:“家里有这本书吗?”只要是家里所藏的图画书,无论国内国外,我都看过,我对自己的记忆力很有自信。但是关于小牛的图画书,却一点都没有印象。于是我对孩子们说:“我怎么不知道这本书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告诉了我故事的主要内容。虽然它好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故事,但我还是大致明白了故事内容。有一个小男孩,从老爷爷那里得到了两头小牛。每当恶人欺负小男孩的时候,小牛们总是会来救男孩。小牛们帮助男孩砍树、割麦子,还帮助男孩把麦子磨成面粉,总之两头小牛帮助小男孩做了很多事。故事的最后,小牛们打败并赶走了恶人。
  听完孩子们的叙述,我想起这是俄罗斯附近一个国家的民间传说故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传说,我居然忘记了这本图画书。“是外国的图画书吧?”我问孩子们。“对!”孩子们一边回答我,一边从书架上抽出书来给我看,“这本!就是这本!怎么样?有小牛吧?”
  看着孩子们递给我的图画书,我不禁叫出声来:“原来是这本啊!”对这本书我是有印象的,这是匈牙利出版社寄给我的一本
编辑推荐

最真实的图画书,阅读感受最丰富的图画书创作经验。
  走进日本图画书之父。父母亲子阅读最具权威性的指导手册,图画书热爱者最具经典性的理论宝典,一代图画书大师数十年来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