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绘本馆经营交流群:423656 一键加入全国绘本馆经营交流    官方微信平台搜索:ihuiben
邮箱/卡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最近开通站点:
台州博诤童书聊城布纹熊金鼎店小童书吧总部太原魔奇树亲子图书馆聊城爱上绘本馆
公告免费送绘本馆网上借 | 幼儿园合作模块已经
猜您喜欢:

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

书号:9787807635420

作者:汪培珽 (作者), 丁一一 (插图作者)

适合阅读年龄:阅读指导书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2-10

更多
内容简介

汪培珽,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MBA,在投入银行职场工作九年之后,决定成为全职妈妈。在用心陪伴一对儿女成长的过程中,看到孩子满足喜乐、热衷学习、与人为善的表现,深觉在亲子教育上“用对方法”的重要性;于是将亲身的教养经验整理研究,自创“爱孩子也爱自己的7堂课”教养理论,在幼稚园、小学、基金会、图书馆和成长团体之间积极推广,开办课程、举行演讲并接受咨询。
强调“父母的1堂课,胜过孩子的100堂才艺课”, 汪培珽提供另一种务实新颖的教养态度与方向,帮助父母深切体会到孩子的喜悦与感动。而“阅读”是一切教育学习的基础;“爱”则是亲子间最珍贵的资产,汪培珽相信,“念故事书给孩子听”同时涵盖了这两样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因此希望所有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不要错过这个与孩子亲密互动、贴心交流的宝贵机会。

自序

第一章 喂“英文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用英文故事书,打造英文环境
婴儿时期
幼儿时期
入幼儿园前
幼儿园时期
小学一年级
小学二年级
小学三年级

第二章 怎么为孩子念英文故事书
一句英文,一句中文
一英一中念完三次,以后只念英文
每本念熟了,再加下一本
念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英文名字好难念,怎么办?
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关键

第三章 孩子听的是故事,不是英文
动机和兴趣,才是学习的根基
第一个故事:《Stanley》
第二个故事:《Winnie in Winter》
第三个故事:《Here Comes the Strikeout》
第四个故事:《Fox All Week》
第五个故事:《Alexander, Who Used to be Rich Last Sunday》
第六个故事:《Harry in Trouble》
第七个故事:《Big Bad Bruce》 作者Bill Peet(书单第五阶段)

第四章 听、说、读、写,请照顺序
先会听、说,再学读、写
语言关键期重要吗?
父母可以怎么做?
只念故事书,就能让孩子听懂英文?
补习班是不可避免的路?
该学的英文,故事书上都有
孩子升学考试在即,该怎么办?

第五章 送全美语幼儿园,孩子的英文就没问题?
全美语幼儿园能给孩子什么?
全美语无法保证孩子的英文能力
学前教育比英文学习更重要
选择全美语幼儿园的考虑依据
念全美语幼儿园,孩子的中文怎么办?

第六章 我的私房英文书单
我的英文私房书单
第一阶段(0~2岁)
第二阶段(2岁)
第三阶段(3岁)
第四阶段(4岁)
第五阶段(5岁以后)

第七章 学英文,所为何来
为什么要学英文?
为什么用故事书学英文最好?
逼出来的学习效果能有多少?
中文、英文,哪一个重要?
中文高标准,英文低标准
英文能力不等于竞争力

第八章故事录音带,是听英文的好帮手
有声故事是孩子学习语文的法宝
先让孩子爱上故事,再听录音带
可以让孩子一边游戏、一边听故事吗?
孩子只顾听、不看字没关系吗?
录音带比CD更实用
章节故事也可以选择有声版本
孩子是父母的老师

第九章 念故事书之前,父母先做好心理建设
中英文故事书,双向进行
中英文故事书,不要重复
中英双语故事书,效果有限
英文不是学来表演的
不考试、不怀疑、不问听懂了没
相信自己、相信孩子

第十章 父母最想知道的Q&A
Q1我自己念英文的腔调和连音可能都不合格,会不会给孩子错误的示范?
Q2我总是习惯拿英文故事书,讲成中文给孩子听,再偶而穿插简单的英文在句子里,这样做行不行?
Q3我的四岁孩子对英文书单中第一阶段的书没耐心听完,我自作主张换成更简单的故事书,他的接受度就比较高了,这样可以吗?
Q4我的孩子已经幼儿园中班了,第一阶段的书会不会因为故事太简单,而无法吸引孩子来听呢?
Q5和中文故事书相比,英文故事似乎较不容易让孩子感兴趣,常常没听多久就跑开,该抓孩子回来继续听完吗?
Q6我的孩子五岁了,听不太懂英文,只会些单字和问候语,我应该如何起步,为孩子念英文故事书?
Q7暑假想送孩子上英文班,但小学四年级的女儿也补了四年的英文,好像有些疲乏,我该怎么做呢?
Q8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对于明明学过的单字,不管是英文或中文,都好像船过水无痕忘光光,让人非常担心,我该怎么努力,才能帮助他?
Q9我的孩子读全美语幼儿园,学了很久的英文,在家却从不开口说英文,为什么?
Q10为什么十分钟可以做完的英文作业,孩子却花了一整堂课来写?
Q11身为幼儿园和小学的英文老师,应该要怎么做,才能将念英文故事书的观念应用在教学上?

【后记】父母的自信与耐心,让孩子快乐成长

编辑推荐

《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双语教育的热潮正当其时,大陆各大城市双语幼儿园入学费用的高昂,但是,把孩子交给幼儿园真的有效吗?汪妈妈用自身的经历给你最准确的回答,同时她还告诉:真正完美的亲子英语教育,需要的其实是你们(父母)的努力。只要持续地念英文故事书给孩子听,就能让孩子听英文像听中文一样轻松,并循序渐进养成说、读、写的稳定实力!这是最简单、最有趣、最自然的英文学习方法,更能带给孩子满满的爱、温暖和心灵收获!
【父母最想知道的Q&A】
●为什么用故事书学英文最好?怎么念英文故事书给孩子听?
●念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父母对自己的发音没信心怎么办?
●如何为孩子选择英文故事书?英文故事录音带如何帮助孩子学英文?
●为什么学英文要先听说,后读写?进了全美语幼稚园,英文就没问题?
●英文能力就等于孩子的竞争力?中文和英文,哪一个重要?……
《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都能告诉您最亲切、实用的答案。
《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荣登台湾金石堂图书总榜第一位;博客来书店图书总榜第一,「金石堂网络金书奖」亲子类年度榜首、博客来百大畅销书……2007年,作为汪培珽的第二本书的《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上市——幼儿教育的倚天剑和屠龙刀,出鞘了。“如果没有遇上汪老师,我对孩子的教育将会缺了一角”这是一位手握刀剑爸爸的断语。当年此书重印18次。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 已出版韩文版。另外,此两本图书,台湾包括小s在内的很多名人父母都向大众推荐。

他们说
我自己曾经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但是一直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感到无从入手。孩子今年9月就该上小学了,最讨厌的就是英语。我本着如果没有好方法,宁可按兵不动的原则,尽可能地避免招致她的反感。直到看到汪妈妈的这本书,我感觉这本书是这些年来看到的一本真正对儿童英语教育有益的好书!书中汪妈妈开始时并没有什么理论支撑,但她通过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条英语学习的路不仅可以走通,而且孩子和家长都走得兴致盎然。书中也很详细地讲解了一些实践的细节,包括经常容易犯的一些错误等,很实用。我以前会给孩子讲中文故事,现在就把英文也加上,宝宝虽然还是听中文故事过瘾,但始终不愿意放弃对英文故事的好奇。正如作者说的,故事是第一位的,语言是第二位的。道地的原文故事所承载的是语言、文化、历史、感情、幽默感......而原文故事喂大的孩子,绝不仅仅会说“你好、我好”,他们会非常接近以英文为母语的人们。已经推荐给周围的妈妈们,因为感觉好的方法应该分享。
书摘与插图

自序:孩子是生来帮父母长大的

“It's spoiling hot out there.”酷热的暑假,几乎整天开着冷气,我请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帮忙去没有冷气的阳台拿衣服,这是她钻回冷气房的第一句话。
“什么?你说什么——spoiling?”学了30年英文的我,惊讶得不知如何是好。“你——你——你怎么会用这个单词?”热就热嘛,妈妈顶多只会加“very”来形容“非常”热,压根儿没想到还有别的单词可以用。
女儿答道:“‘Junie B. Jones’上面就有啊!”“妈妈,你的英文要好好加油啊”的窃笑模样。这是英语国家小学中年级系列章节故事书中的一本。
仔细一想,“spoil”这个单词根本就是老师教过、词典查过、高考考过的东西嘛!再怎么说,我也到美国念了硕士回来,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但是,今天如果不是孩子给妈妈上了这一课,可能我活到80岁,都不会将这个单词用到日常生活中。
因为妈妈那一代受的英文教育,英文是学来考试的,不是学来讲话的。
说到对孩子的教养,妈妈没钱没闲没知识,不要紧,重点在有心。只要有心,对孩子的教育就可以积沙成塔;只要有心,就能细心观察、因材施教。一个孩子的成长,是慢慢累积起来的,无论在哪一方面,包括好的、坏的。
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就是一个不能“一蹴而就”的事情。
以我们五六十年代这一代父母所受的英文教育来说,学了十几年的英文,却根本不能、或是不敢开口的比比皆是。该惭愧吗?我甚至没有责怪自己不努力、不用功。以我们每个人花的时间和力气来计算,如果能配合更好的英文启蒙教育,早就不用“老大徒伤悲”了。
“好的英文启蒙教育在哪里?”不想让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又不能等待大环境的教育政策改变,我必须先下手为强。
于是,我和孩子的英文故事书之旅就此开启,至今10年。
《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这本书,其实是《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的续集。当然,它们是可以独立阅读的两本书,不过它们谈的也都是同一件事——故事书,只是主角从中文故事书换成了英文故事书而已。《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呈现的是我所有教育理念的主轴——阅读和爱,也就是强调“理念”和“热情”,而续集《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则是着重于“方法”与“原则”的阐释。
当然,光有方法而没有理念和热情,事情是很难持之以恒的,而持之以恒又是积沙成塔的基本马步,马步不蹲好,怎么能期待打出好拳呢?所以,正在看这本书的爸爸妈妈们,如果还没有看过《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建议你们可以从基本做起,先回头看看这本书,培养起自己的理念与热情,这样一来,相信你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更多体会与想法。
英文不是才艺,它与音乐、绘画完全不同,甚至与美育没有多大关联。英文只是语言,只是工具,与世界接轨的语言工具。所以,应该倾其一生来学英文吗?英文,这个人生所需众多工具中的一项,到底应该让孩子花多少童年时光在上面呢?
这是我们这一代父母,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
教育是急不得的,我坚持用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力气的方法——念故事书,去“等”出孩子的英文能力。
“当自己已经很疲倦时,要如何鼓励自己加油,继续念故事书陪孩子?”这是一位很认真的妈妈的问题,看得我心惊胆战。想必,她一定常常觉得力不从心。
念故事书给孩子听,绝不是轻松、不花力气的事,尤其是光念中文故事还不够,竟然连英文的也要念,真是累死妈妈不偿命吗?
妈妈需要的不是“加油”,而是“休息”;我要给妈妈的是“幸福”,而不是“罪恶感”。成就孩子不是父母唯一的工作。没有目的的,就是爱着他,捏捏他的小脚,亲亲他的小手,念念他喜欢的故事,就是最美的人生。当父母的心态轻松了,不再只是挂记着孩子的竞争力、学习力,而是尽情地优游在这个和孩子心灵相系、情感相通的美好时空里,爱孩子也爱自己的幸福感觉,就会在不预期的角落等着你。
“以后每个星期六和星期日,可不可以帮孩子念一本故事书?”事隔五六年,我又对孩子的爸爸提出这样的建议。
孩子还小时,每当妈妈忙不过来或是想喘口气,爸爸就只好赶鸭子上架帮孩子念故事书,但常常一念起来,又开始乱编故事、胡说一通,惹来孩子抗议:“爸爸念得不好听!”结果一阵嬉戏打闹之后,爸爸才又恢复正常的语调念故事。别看孩子似乎不习惯爸爸不按牌理出牌的念故事法,可是,他们到底爱不爱听爸爸念故事呢?
爱啊!当然爱!而且,这会是孩子对爸爸的爱和温暖,一辈子最深刻的记忆之一;也会是有一天当孩子走出父母羽翼、面对人生起伏时,很关键的情感支持力量。
“好!”爸爸一口答应。虽然孩子已不再那么幼小,他的事业也更重更忙了,但他或许已经发现:孩子的童年,也就是父母最幸福的时光,稍纵既逝,再不把握,只是自己人生的损失。
妈妈为什么要请已经辛苦赚钱养家的爸爸,念故事书给孩子听呢?不是因为她累了,而是因为——妈妈爱爸爸,不希望看到爸爸只忙着赚钱养家,当个摇钱树过一生。那种陪伴孩子成长的宁静、单纯的幸福感觉,人生怎能错过!事实上,养育和教育孩子的工作量并不轻,真的需要父母两人,一起同心协力才能成功。
希望天底下有愈来愈多的爸爸,也愿意花时间念故事书给孩子听,不论是中文故事书,还是英文故事书。
“妈妈,不是‘spoiling’,是‘boiling’,就是‘煮开水’那个单词!”正在写这篇序言时,稿子散落一地,无意间女儿主动拿起来帮我“校对”,竟冒出了这样一句。顿时,我五雷轰顶,好像初中时猛背英文时态、语法的情景,又穿越时空来到眼前。印象中,好像只要是英文老师特别强调,要我们不能搞混的英文用法,我到现在还是从没弄懂过,总觉得不强调还好,愈强调好像就愈容易搞混。
“真的假的?好险哦。”我发自内心感激孩子。如果等书印好,都到了书店才被发现,真是会让妈妈伤脑筋一辈子。
原来孩子是生来帮父母长大的。

后记:父母的自信与耐心,让孩子快乐成长

“是他运气好,生了个聪明的孩子!”
不只一次在演讲中,听到父母发出这样的感叹或怀疑。当父母开始这么想的时候,孩子已经从起跑线往后退了一步。“他的孩子很小就开始听英文故事,我的孩子都已经4岁了。”——又退了两步。“她是有时间的妈妈,孩子专心守规矩,我的孩子好动又淘气,我又没有耐心和时间……”
父母一连串的与别人比较,非但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更可惜的是这种比较,还可能成为父母无法将好的教育方式付诸行动的绊脚石。
就算我的孩子真的生得聪明又如何?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结果呢?我生的是什么样的孩子并不重要,问题是做父母的有义务要教育他们。正确的教育方式,可以使90分的孩子变成100分、50分的孩子变成70分,那个比较的标准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10年前,当我看着襁褓中的婴儿,我怎能知道,10年后的现在,他们是什么样的孩子。即使现在,我又如何能知道,10年后的他们,是怎么样的光景?打从一开始,旁人就不是我比较的目标。但是,有时候“比较”这东西很讨厌,还是会自己找上门,我只好故意忽略不理睬,好像世界上只剩下我和孩子一样。
对旁人的成功不要大惊小怪,不是你的东西,再怎么强求也不会是你的。我在乎的是,我和孩子可不可以健康快乐地生活,孩子的人格里有没有同理心、尊不尊重别人、能不能与人和谐相处、面对挫折知不知道如何度过、对于人生的种种课题有没有抉择的能力。父母着眼于大方向,社会上潜在的不必要压力就不容易落在自己身上;父母轻松有自信了,孩子才能健康快乐长大。
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一路走来,我不记得有任何挫折或是不愉快的经历。但是,当我将这个教育方式传播给父母时,我看到了自己从未经历过的挫折和彷徨。以下是同一位妈妈的前后两篇E-mail:
汪老师你好:
当我兴致勃勃地拿出英文故事书时,“不要讲这本。”孩子马上拿了另一本中文故事书盖过这本英文书。
“那妈妈讲一本英文的一本中文的,轮流好不好?”
“不要,我不要听!讲这本(中文故事书)!”孩子讨价还价很久,如果我坚持翻开英文故事书开始念,两个小听众一溜烟就跑走了!这该怎么办?
看到这封信时,我知道自己帮不了忙,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加油!持之以恒再试试,不要放弃啊。”
事隔不到两个月,收到她的第二封信时,我的心里好像有一只小鸟在唱歌:“早就知道一定会成功,终于被你等到了。”
汪老师:
你知道吗?现在我念英文故事书,就像吃饭一样平常,已经没有什么阻碍,孩子不会说:“不要!不要!”然后再送上中文书了。而且我4岁的女儿,在车上还会指定要听英文故事录音带,不想听那些儿歌或童谣。另外,我以前从来没有这样朗读英文的经验,念久了,会不会是我自己的英文先变好了呢!
其实我另一半一直怀疑,孩子怎么可能听得懂英文故事书。前天听到爸爸在帮孩子念故事书,我心里正在想,“这是哪本故事书呢?我怎么没印象呢?”就听到孩子大声嚷嚷说: “爸——爸,这是英文的耶,你怎么说中文呢?”
我推崇故事书,不论中文还是英文。我推崇他们,是因为我已经感受到他们在教育上有形和无形的力量。
当然,故事书不是唯一,教育孩子是一件复杂的大工程。不是有人说,父母教育子女需要的大能力,不会比企业老板用到的少吗?
甘地曾经对成功下了一个定义,在此将人称做了修改: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妈妈,能力也不比一般人好。我一点也不怀疑,任何一个妈妈或爸爸都能做到我所做的,只要她或他愿意付出和我一样的时间和耐心,而且愿意抱持同样的希望与信念。”
愿与父母们共勉之。
——暖暖的秋天,写于香港中环半山上

 

第二章 怎么为孩子念英文故事书
“念英文故事书”这几个字,简直就像一颗手榴弹。每次我一提出来,总觉得听到的父母们,就会直觉地马上往后跳了三步远,好像它会爆炸似的。但很奇怪的是,父母却不会马上逃走,而是存着戒心地远远望着我,问道:
“我的英文很差,要怎么帮孩子念?”
“我的发音不是很标准,可以念吗?”
如果你以为那些英文还不错、明明可以胜任的父母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我认识一对夫妇好友,两人都有美国硕士学历,要不是我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劝说,外加故事书都提到了他们家门口,另一个爱听英文故事的孩子,可能也不会出现。
“孩子听得懂英文吗?”通常是妈妈们先被说服,一旦回家开始实行,爸爸就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说到这儿,我就不得不劝劝爸爸们:“不能帮忙也就算了,但总该在旁边打打气吧,怎么光说些惹人厌的话呢?”如果你是英文能力比妈妈好的爸爸,请尝试一下,妈妈念中文故事书,英文的就由你来念。
英文故事书,我是怎么念给孩子听的呢?
一句英文一句中文
就像自己是一名英文同声传译员,有人说了一句英文,马上将之翻译成中文说出来,只是这两个角色都是由自己担任而已。例如——
英文:Danny is in a hurry.
中文:Danny 走得好匆忙。
英文:“I am six years old today.”Danny said.
中文:Danny 说:“我今年六岁了。”
英文完全照书念
英文部分照书念,维持原汁原味。当然英文能力很好、不怕教错孩子的父母,不在此限。
中文翻译要自然、口语化,不用拘泥于逐词翻译
中文翻译的部分,就是当你念完了英文之后,脑子里出现什么样的中文意思,就将这个意思说出来。其实这就像我们帮很小的孩子念中文故事书时,通常不会照本宣科,而是看完文字后再用自己的口语说出来,是一样的道理。
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不要拘泥于英文单词的逐词翻译,先了解整句的意思,再用中文说出来就好。多翻译了一个词或少翻译了一个词都不要紧,只要全句的意思没错就好,倒是说得自然、口语化还比较重要。别让孩子疑惑,爸妈怎么普通话说得怪怪的,像是用外国人的语言逻辑在说话。
例如前面那句 “‘I am six years old today.’Danny said. ”就有妈妈问到“Danny said”,翻译时是应该像我们说中文的方式,放在句子的前面,还是照英文原文放在后面呢?我会说当然是放在前面,因为这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说话的样子啊。
如果连翻译的中文部分都说得别扭、不好听,对孩子来说,尤其是在念英文故事书的起步阶段,父母可能要花更多的力气,才能吸引孩子专心聆听。
除非孩子问问题,否则不要自行加上中文解释
除非孩子主动问问题,不然,一句英文一句中文,接着就换下一句。尽量不要在中文翻译之后,又自行加上一大堆的国语解释。
我直觉来猜想,一句英文一句中文的方式,经过大量阅读和比对之后,孩子自然就会习得第二种语言。然而,如果我们在翻译之后,又自行加了与原文无关的字眼,孩子可能就无法正确比对中英文的关系,或是声音与绘图的关系,也可能减低了这个方法的效果。
例外的情况是,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大了,太简单的故事已经无法产生吸引力,中文的翻译工作就必须更用心、花更多力气。例如,你可以提高音调,配合动作,甚至就着书上的绘图,天马行空地发挥:“咦!你看这只臭鼠,放的屁好臭好臭,敌人就不敢靠近它了。”“你看这只小狗好大的胆子,竟敢对着大熊‘汪汪’叫。”
一开始,以能“延长孩子听故事的时间”为原则,不管父母是希望孩子爱上中文故事书,还是英文故事书,都一样适用。
一英一中念完3次,以后只念英文
一句英文一句中文,这项中文的翻译工作,只需要做3次就好。换句话说,当你开始为孩子念一本新的英文故事书时,念一句英文,就翻译一句中文;可能第二天早上再读同一本书时,还是英文加翻译;或许隔一天又要读这本书时,还是有英文加翻译。但有翻译的情况经过3次以后,当你再一次拿起这本书要念给孩子听时,就不需要翻译了——完全只念英文就好。
翻译次数可以视孩子的反应增减
至于所谓的“3次”,也别死守着这个数字,可能是2次,也可能是4次。请父母以自己孩子的反应做调整。有可能孩子接触同一本书的前3次,每次间隔时间都较长,超过3天或4天,使得孩子一时之间无法熟悉这个故事,这样前5次都做翻译也没什么关系。
当你发现孩子听得津津有味,试试不动声色地将翻译抽掉,只念英文。如果孩子也未表示有何不妥,就是可以完全只念英文的时候了。
我猜想,同一个故事用不同的语言重复地念2次,即使对孩子来说,也是很婆婆妈妈的事。所以,孩子对故事翻译的需求,其实是没有父母想象中的大。
根据我的经验,大约只有入门故事书需要做3次翻译;之后,随着孩子英文听力慢慢提升,就渐渐减为2次、1次;最后则是新的英文故事书一来,连1次翻译也不用,直接就念英文了。我大略记得,本书102页所列“我的私房英文书单”中,前3个阶段的书,在我第一次念给孩子听时,至少都有1次的中文翻译。
其实,起步阶段的书都很简单,1页只有两三句,经过前3次的翻译,孩子光看图,也知道故事的内容了,父母发声念出来的英文,会不会被孩子当成看故事书时的配乐呢?而歌听久了就会唱,不是吗?
也可以先试试不用翻译
“一句英文一句中文,只适用前3次”,没有任何学理根据,是我自己发明的简易方法。
当我开始帮第一个孩子念英文故事书时,其实她已经是略能听懂中文的8个月大娃儿。现在回想起来,我这个中文翻译的动作,会不会是翻译给自己听的?——是因为“妈妈怕”,妈妈怕孩子听不懂,好像翻译过后,孩子就知道故事了,妈妈就能比较理直气壮地继续念英文。
所以我会建议父母:对婴儿念英文故事书,根本不需要翻译——中文或是英文对他们有差别吗?倒是年纪较小的孩子,也可以先试试不要翻译,直接念英文就好。说不定光是这种不常在生活里听到的外国声音,就能吸引孩子呢。
还记得曾经收到一位妈妈的留言——
汪老师你好:
神奇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其实之前就有你的私房英文书单,但是一直不敢力行。上星期听过你的课“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后,还是有点怕。后来终于鼓起勇气到图书馆借了一本英文故事书(不是你书单内的),自己先大概读了一遍后,就在睡前把女儿拉来说:“妈妈今天念一本特别的故事书给你听。”
我一边念(并没有做中文翻译),她就看着图,后来我忍不住问她:
“听不听得懂妈妈念的故事?”
她竟然说:“这是鬼故事哦!”没错,这是一本不太恐怖的鬼故事。
我没翻译中文,她只看图和听我念的音调,就知道那是一个鬼故事,真是太神奇了。我实在迫不及待,想赶快多买些英文故事书念给女儿听呢。
老师你说的没错,念故事书的重点不在于“方法”,而在于父母的“信心”。
这位妈妈的女儿已经5岁了。
进阶之后,翻译要力求清楚有趣
在我全心陪伴第一个孩子两年半之后,弟弟也来报到了。第二个孩子有更多机会,跟着姐姐一起听妈妈念故事书,所以他的一切学习总好像超出该有的年龄。102页“私房英文书单”上第一阶段的20多本书,他在1岁左右就已经听得滚瓜烂熟,而且从一开始就只念英文,没有中文翻译——因为配合姐姐的程度,每本书都早已过了前3次的中文翻译阶段。
说实在的,第一阶段的书因为文字少,父母翻页的速度也快,孩子光看图就目不暇接,因此书本很容易被接受。
可是,当故事书进入文字较多、内容较复杂的阶段时(书单第二阶段),每当我准备开始念一本新的英文故事书时,都还是抱着谨慎的态度来观察孩子的反应。因为故事加深、加难之后,如果翻译工作没做好,可能会让孩子因为听不懂而失去兴趣。一开始就让孩子对书本有先入为主的排斥感,之后必定要花父母更大的力气,来鼓励孩子接受它。
所以在这个阶段,我都会尽力将中文翻译的部分说得清楚而有趣,就好像不让孩子有一点机会,跟妈妈说:“我不想听这本故事书。”而我有一种直觉:“每本英文故事书只要能顺利地念完第一次,以后再念它就不是问题了。”事实上也果真如此。
每本念熟了,再加下一本
孩子的英文启蒙书之一《Happy Birthday, Danny and the Dinosaur》,反复被我念着的时间,就长达1年。当然,不是1整年只读这本书的意思。大约3个月后,我就发现同一位作者 Syd Hoff 的其他作品,于是便再加了一本到孩子的书架上;等第二本也念熟了之后,再加第三本、第四本……
当时,我还是一个早出晚归、认真投入工作的职业妇女,从未想过会有离开职场、回家专心带孩子的一天,可想而知当时的我,帮孩子买新故事书的进度也是非常缓慢的,可能一整年,就是中、英文故事书加起来不到30本反复地念着。或许,就是这样“缓慢”的进度,打下了日后孩子习惯听英文故事书的基础。
如何决定念的频率和时数?
这是我在演讲中曾经被问到的问题,乍听之下,一时间还真不知如何回答。如果发问的是老师,或许我还能义正辞严地说说“早上10点念30分钟,下午2点念30分钟”之类的理论。然而,如果是父母呢?
“孩子上小学前,我大约每天念40分钟,而这40分钟并不包括中文故事书的部分。”我只能据实以告自己的情况。每个家庭的环境都不相同,旁人是很难有具体建议的。
至于什么时候念呢?我是有空就念,高兴就念,没事做就念,每次念多久也是顺其自然。印象中,没有一次帮孩子念故事书,不是我先喊停,就好像我如果是一部能被孩子操控的随身听,一定会被孩子听到没电才肯罢休似的。
“我是职业妇女,没办法照三餐讲故事给孩子听,但睡前故事一直没断过。不过每天只有念一次,效果会不会打折扣?”我很想撒个善意的谎言来抚平这位家长的忧虑,但我必须说实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效果当然不会一样。
但是,教育孩子先不要只想着如何和别人一样,而是要先帮孩子立定“对的方向”。至于目标何时达到,可能只是早一点或晚一点的问题。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无论如何,父母为孩子念的“睡前床边故事”,或许是千古不变的有效法则吧。
念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先查词典,确认发音
书单上的每一本书,在第一次念给孩子听之前,我都会像在准备高考一样,逐词念过,不懂的词再查词典确认。甚至有些很简单的词,一直以来都是被含混地念着,现在可不能再“误人子弟”了,一定要先查词典确认发音。
真人发音的电子词典应该是不错的工具,虽然我没用过,但是对英文发音较没信心的父母来说,绝对是一个有用的好帮手。
不论是第一阶段的娃娃书,还是最后阶段的章节故事,每一本我都会先逐词看过,确认每一个词的发音。入门书多半没几个生词,两三下就能解决,但是到了后面的阶段,有些绘本如果生字太多,光是我自己读过加上查词典,少说也要花掉40分钟。唉!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真的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自己先大声念几次,练习一下
虽然我的英文听说能力水平不高,但只是照本宣科地念英文,我还颇具信心。所以查完词典之后,我就直接念给孩子听了。
如果你对自己“念英文”的信心不够,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先大声念几次吧。入门的故事书文字都不多,三两下就好,并不会花太多力气。
帮孩子念英文故事书时,如果遇到了无法一口气念出来的词,我会先停下来,然后在心里默念到对的发音之后,再一口气将它念出来。千万别在孩子面前练习英文发音,咿咿呀呀、吞吞吐吐地一个词试了好几种不同的念法,这样叫孩子要怎么知道哪个才是对的呢?
不要忽略尾音、气音
这是我自己的“痛”,相信也是我这一代人所接受的英文教育上的盲点——说英文时没有尾音和气音。英语教育不重视孩子“听”的机会,只是在黑板上讲解语音的结构,要孩子如何在日后有自信地开口说话呢?
到现在,遇到说英文的场合,我能够“辞要达意”就不容易了,根本无暇顾及说话时t、d、k、m的尾音有没有发出来。常常英文词只说了一半,另外一半的音都藏在嘴巴里,好像怕被人听到似的。
孩子的耳朵灵敏得可怕,如果我们念英文词时就没有发出尾音,以后孩子开口说话,也不会有尾音的。为了不让我这个坏习惯“遗传”下去,帮孩子念英文故事书时,我会特别提醒自己,尾音要记得发出来。
如果想知道孩子的英文学得如何,听听孩子说英文的尾音还在不在,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英文名字好难念,怎么办?
刚开始选故事书的时候,常常被故事主人翁的名字吓着。不是那么常见的一些外国名字,有时好长一串,根本不知道怎么发音。甚至有些书名,就大剌剌地放着一些顿时令父母不知所措的字眼,例如:Rumpelstiltskin、The Josefina Story Quilt、Grizzwold、Sylvester and the Magic Pebble ……
“这些名字怎么念呢?”父母别就此裹足不前,因为一整本故事书,往往就是那个名字最难,其他都不是问题。后来我针对吓人的名字,想出了一个临危不乱的对应方法——如果词典查得到的词,当然不成问题,要是词典查不着呢?我就照着字面上的字母尽力拼音,再维持每次都念得一样,不要变来变去就好。
其实,很多外国名字都并非墨守成规,不是只有 Mary 和 John。后来看到孩子国际学校里那些印度、日本、俄罗斯、韩国同学的名字,才更是吓人。每次有人自我介绍时念起这些名字,我的耳朵就会自动关起来,好像早就知道听了也是白听,根本记不住。
例如《Tikki Tikki Tembo》,如果因为这怪怪的书名而错过这本书,那真是太可惜了。你相信吗?这个书名就是故事主人翁的名字,而且他的名字其实接下来还有9个音节,书名只列了前3个音节而已。全书重心就是小小主人翁掉进一口井里,弟弟帮忙求救时,因为哥哥名字太长而耽误救援时间所带来的紧张感以及那份潜藏而深刻的幽默感。在整本书里,这个名字一共出现过12次,花这么多时间念名字,还来得及救人吗?如果连做父母的大人都很想知道结果,更何况是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的孩子呢?
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关键
“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这件事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就是——能持之以恒地先念完本书102页“私房英文书单”上的前20本故事书。
其实我认为,父母念的不是我书单上推荐的书也不要紧,重要的是有没有恒心,持续地帮孩子念故事书。只要跨过这一步,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刚开始爬,接着会走,最后一定会飞快地跑起来,为孩子念英文故事书的道理也是一样。
当我通过前面爬行的“缓慢”阶段,会慢慢地发觉,孩子对英文书的接受度愈来愈高,对新书的渴求也愈来愈大。此时,我就像被什么东西逼着似的,不得不加紧买故事书、念故事书的速度。眼看着孩子一天天在吸收,在进步,怎能不督促我也跟着快点前进呢!
当时,常常白天买了一本新的英文故事书,等到晚上孩子都入睡后,我就点着小灯,泡杯茶,钻进暖暖的被窝里,一边查词典,一边确认每个英文单词的念法——这是我的工作,我爱的工作,我心甘情愿做的工作。
其实,10年前,当我一本一本故事书念着时,我哪能预料到后来的结果?或许,上帝给了我养育孩子的天赋或是信心,才让我能这么有毅力地一步一步往下走。而这日积月累的亲子活动,看似简单无物,却自然而然地创造出美好的收获。
这是一个没有日程表的工作,只看父母想不想这么试试看罢了。
很多妈妈可能已经在想:“我好累哦,我只想睡觉,没有力气查词典。”爸爸呢?也是一样:“我工作好辛苦哦,我想看电视休息。”所以啰,我一开始就说过,养育和教育孩子的工作并不轻松,不会比我们白天上班容易,真的需要父母一起同心协力,才能成功。
……